一進殿中,便只覺一股涼爽之氣撲面而來,方才在外間的所有炎熱都消散一空,甚至多了幾分精神,在大柱後,一個個盛滿冰塊的盆子正散發著滋滋涼意。
其餘眾人也緊隨其後而走進,殿中已然有一批人候著,正是一眾內閣大學士,李顯穆方一走進,便見楊榮衝著他使眼色,李顯穆悄然伸出手掌,而後做出一個握拳的動作,楊榮眼中的警惕頓時消散,微微點頭。
大部分人不知道了發生了何事,擔心觸怒皇帝,各自找地方坐下不敢大肆的交頭接耳,只向身邊人詢問著些什麼。
朱棣很快就回到了華蓋殿中,依舊穿著尋常處理朝政時的常服,身後跟著幾個宦官,他大喇喇坐在皇位上,剛剛接到奏章時的憤然已經基本上消失不見,但冰冷的肅容,依舊讓所有人知道,皇帝陛下的心情不太好。
殿中氣氛有些凝滯,安靜的恍若跌落一根針都清晰可聞,甚至就連灰塵浮動的聲音都會落在耳中。
那幾個宦官各自手中都有幾分紙,走下來給每一個與會的人員都發了一份,朱棣在上面冷然道:“這是南京禮部左侍郎王艮上的奏章,至於發生了何事,你們自己看吧,看完再說。”
王艮的奏章沒什麼多餘的廢話,情況很簡明,在場眾官員很快就看完了全部,在南京國子監中發生的事情原委也比較清晰了。
看完這一份後,卻沒有停下,宦官們再次開始分發。
“這是國子監祭酒上的奏章,還有國子監中的學生以及焚書的那些士子,各自附在王艮奏章後的文書,真是好一場大戲,你們可都要好好看看!”
誰都能聽得出皇帝壓抑的憤怒。
眾人不敢說話,又看起手中的資料,基本上大同小異,只是各自指責的物件不同,所站的立場不一樣,於是感情的好惡便不同,但當時發生的事情,尤其是“焚書斷理”這件事是非常清晰的。
本就安靜至極的華蓋殿中,頓時更是寂靜無聲,那些剛剛才知道這件事的官員,都已經震驚的懵住了,當眾在國子監中焚燬四書五經,這有多嚴重呢?
如果是在心學還不曾有如今地位的時期,在理學獨立霸佔大明意識形態頂峰的時期,這幾個學子乾的這件事,這不亞於中央黨校的學員,在黨校裡面把毛概鄧論燒了,還大聲嚷嚷著以後都不學了。
現代社會直接就是仕途斷絕,官場上查無此人,古代社會中,很可能書是上午燒的,人是下午沒頭沒腦的。
如今有了心學作為競爭,情況沒那麼嚴重,但依舊是一件足以讓朝野震驚的大事,尤其是在心理之爭如火如荼的時候。
“都看完了吧。”朱棣臉上的冷意緩緩收起,“你們都是朕最為信重的大臣,都說說,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讓朝廷顏面盡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