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李顯穆用十年時間所立的人設太成功了,成功到讓天下人都覺得他是個聖徒般的人物。
既然是聖徒,那面對衍聖公這種使門庭蒙羞的人,喊打喊殺便是正常的。
可實際上,李顯穆對儒門是持一種無所謂甚至貶斥的態度。
因為世上唯有他一人知曉,他那位被稱作儒門聖人的父親,其實很看不上儒門,只是迫於形勢,才不得不披上一層皮而已。
李顯穆對大明倒是真的忠誠,這種忠誠的感情來源有外祖父朱元璋、舅舅朱棣的疼愛,有母親臨安公主的身份原因。
但更多的,還是被父親李祺所教匯出來的主人翁之感。
他沒把大明當成朱家的大明,在李顯穆的視角中,就算是皇帝做出傷害大明的事,那也不行!
他愛大明朝,就像是愛李氏一樣。
“顯穆,你可有什麼想法對策嗎?”皇帝的聲音從殿門前傳來,李顯穆從沉默中甦醒過來。
“回稟陛下,臣的確有些想法,只是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韙。”
朱棣眼前一亮,李顯穆竟然真的有辦法,他大步上前,重重拍著李顯穆的肩膀,朗聲大笑道:“什麼冒天下之大不韙?
如今衍聖公之事,已經要讓天下正道傾覆了,若是不解決,天下讀書人如何心安?
你有話便直說,朕又有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
殿中頓時響起一片嘆氣之聲,天下讀書人如何心安啊,當真是如此,今日之事傳之四海,朝廷對儒生的懷疑,必然讓天下讀書人的人心不能安定。
洪武時期的一樁樁慘案,不就是因為先帝和臣子相互離心而導致的嗎?
“請陛下登階上坐!”
李顯穆笑著拱手作揖,朱棣一愣而後又是大笑,步步走上臺階,坐在皇位上,面南而坐,肅然沉容,殿中氣氛為之一肅,方才稍顯凌亂的奉天殿,再次恢復了條理分明。
李顯穆心中滿意,這才是議論國家大事該有的氛圍。
肅然威嚴,才能讓人服膺。
“唐朝時,首次立下武成王廟,武成王廟以張良作為配享,而後選了古往今來在兵書一道上有成就的十人作為武廟十哲,其後又選取了古往今來在的名帥勇將作為配享,這便是七十二人。”
殿中眾人疑惑,不知為何李顯穆突然講起了武廟的歷史,這和儒門又有什麼關係?
“這武廟的建立,實際上是應對我儒門文廟而立,聖人之道,無所不包,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兩者在祭祀規格,甚至建築佈局上都保持對稱,形成文武對應的格局。”
講到這裡,李顯穆頓了一頓,而後道出一句石破天驚之語,“可在微臣看來,武廟的設定卻遠勝於文廟!”
這一句話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方才還肅然沉穆的奉天殿,只在轉瞬間便喧囂塵上。
“明達公,慎言!”
“明達公,此言真是太過於過分了,文廟在先,千秋之功,又豈是區區武廟所能比擬?”
“李顯穆,無論如何你都不應該這樣貶低文廟,聖人之尊,又怎麼能容得了這般羞辱呢?”
“陛下,李顯穆屢屢口出狂言,臣以為不宜再聽其狂悖之言,當即刻將其貶斥。”
“請陛下做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