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6章 聖君無過

“咱不是聽你說這些廢話來的,再說這些廢話,咱饒不了你。”

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朱元璋不僅僅是試探,他是真的想要知道答案。

李祺若是回答,就是不知進退,參與立儲;若是不回答,就是首鼠兩端,待君不誠。

朱元璋就是這麼一個別扭的性格。

好在李祺已然想到了辦法,面對這等情況,只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他抬起頭來,滿臉正氣認真道:“臣不是在說廢話,天下乃父皇一人所有,天下的律法、規矩、制度,皆由父皇所定、所立。

父皇立下皇明祖訓,臣下自然應當遵循皇明祖訓做事。

是以兒臣言稱,父皇早已立下制度,何須臣下妄言,若有違者,詹徽、李原名便是他們的下場!”

朱元璋聽懂了李祺的意思。

早在劉三娘子案時,李祺就已經說過,“皇帝的位置應該傳承給太子,諸位親王的位置也只能由世子繼承”,這是大明不可動搖的統序傳承。

嫡長子沒了,按照皇明祖訓來看,應該立嫡次子秦王朱樉。

想到這裡,朱元璋心中又是一痛,那時誰也不曾料到,太子竟然會先一步薨逝。

他微微眯起眼,“你的意思是立秦王?”

李祺正色回道:“這不是兒臣的意思,而是父皇的意思,但凡是父皇所言,忠正的臣子只需要去遵守即可。”

“可忠正的臣子亦有勸諫君王的職責,你這樣完全的順從君王,難道就正確嗎?”

聽到朱元璋所問,李祺心中已經完全放鬆下來,皇帝貌似在質問,但心中對自己的回答必然非常滿意。

“父皇天縱,推陳出新,於大明設立科道官,風聞奏事無罪,此科道官之責,此乃一也。

其二者,聖君無過,懿文太子惜哉早逝,然而太子生前朝野盛讚,乃是明君之相,此乃父皇之功,培養儲君,天下又有誰能超過父皇呢?

父皇既然能培養出懿文太子,那便能再為我大明選一位足以承嗣基業的君王來,是以,兒臣認為那些臣下之語,父皇一笑便可,卻萬萬不能聽其言。

此乃兒臣肺腑之言,請父皇明斷!”

朱元璋沒忍住笑了一下,他知道李祺在拍馬屁,但李祺說的也都是事實,自己乃是前古未有的聖君,這件事詢問臣下,的確是落了下乘。

李祺心中大定,知道皇帝已經接受了自己的說辭,這番話是他百般琢磨朱元璋性格,才字字斟酌確定下來的。

“秦王殘暴,望之不似人君,為王尚且勉強,何況承繼大統呢?”

朱元璋根本就沒考慮過讓秦王即位。

李祺早已猜到了這一幕,甚至他早就猜到朱元璋召見自己,就是為了提前打預防針,已經準備要立朱允炆。

因為如今的李祺身上,主要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外戚,一個是北方文人領袖。

朱允炆身邊基本上全都是南方文人,諸如齊泰、黃子澄,以及朱元璋為他準備的宋濂弟子方孝孺。

若是讓李祺輔佐朱允炆,既可以制衡南方文人,不讓他們一家獨大,又可以制衡梅殷等外戚,日後北人強盛,還能達成遷都之事。

明明猜到了皇帝的心思,卻還是說出立秦王的言論,這自然是李祺有意為之。

朱允炆是一艘註定沉沒的破船,他不會把李氏綁在上面。

如今他抬出皇明祖訓,表面上是為秦王說話,實際上確實為將來燕王靖難繼位增添一絲合理性。

因為嫡次子的秦王和嫡三子的晉王,都會死在朱元璋前面,按照皇明祖訓來看,本就該嫡四子的燕王繼位!

李祺恭敬垂著頭沒說話。

“皇明祖訓是咱所寫,所管的是後世之君,咱自然不能受其約束,秦王不似人君,為大明江山社稷計,咱欲要立皇太孫,你認為呢?”

李祺知道此番陛見問答第二關鍵的地方來了。

他雖然有意為自己和朱棣添一份香火情,但那畢竟是未來之事,朱允炆這裡疏遠卻不能敵對。

他徑直叩首,滿面誠摯道:“陛下天縱,聖裁英斷,臣下無所不從之,無所不服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