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百姓來說,“寬”代表著對於朝廷的依附性弱,但權力是不會真空的,既然朝廷不願意管,民間組織就會進入其中,在古代便是以豪族為中心。李祺對此事自然是深惡痛絕!
“此番幫助潘三脫逃的人中,有儒士,有私鹽販子,兒臣認為不能以普通的百姓來稱呼他們,這些人都是曾經的野皇帝,而胥吏潘三,能夠和這些人結交乃至於得到庇護,他必然也是這等人,所以溧陽知縣才會聽從潘三一個胥吏的話。
此乃元朝寬縱之禍,而大明糾之不及!”
李祺話音剛剛落下,朱元璋的雷霆怒聲便如同真正的雷霆般落下,“狂妄!”
震的整座奉天殿彷彿都在戰慄!李祺話中的意思很明顯了,在元代的“寬政”下,小民已經不是隻能仰皇帝鼻息生存的小民,他們有另外一個“皇帝”。
這自然極大的刺痛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經!每一個王朝建立後,都會針對前朝亡國的教訓而做彌補,所以明清才能夠達到如此的集權,制度完備。
而朱元璋從元朝走來,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朝廷絕對不能放鬆對民間的管制。
某種程度上,朱元璋對“元失於寬”已經到了執念深重、矯枉過正的地步,甚至不惜讓整個大明,進入一種完全靜止的社會形態中。
結果現在李祺說,元朝的寬縱,依舊在禍害大明江山。
他如今真是又驚又怒!卻又恍然大悟。
“陛下!”
奉天殿中,一眾大臣齊刷刷的跪了下去,每個人都戰戰兢兢,面對著盛怒的皇帝,根本不敢去勸。
朱元璋雖然憤怒,但頭腦依舊清醒,李祺這番話說完後,這就已經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官吏勾結欺壓良善百姓的案件。
而是一件可能會動搖大明統治的政治事件!朱元璋深吸兩口氣,強行讓自己平靜下來,“李祺你說的好,使咱有豁然開朗之感,發現問題不可怕,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最怕的就是不知道為什麼。
這些野皇帝絕不能存留,窩藏潘三的一百三十二戶人家全部梟首示眾,抄沒家產。
這還不夠,要徹徹底底的清除掉這些生於蒙元,而長在我大明之上的附骨之疽!”
朱元璋眉心緊皺,在殿中不斷踱步,他找不到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去分辨哪些是“野皇帝”,哪些僅僅是正常的大戶,他總不能對天下宣戰。
李祺則在心中盤算著,無論如何,這次一定又有一大批江南大族要遭重。
江南士林的力量會再次被削弱。
只是還不夠。
元朝放縱百年,底層百姓過的水深火熱,但江南文人的力量,卻強到了極點。
明朝用南北榜制度打壓了將近三百年,結果一直到明朝滅亡,江南還是遠勝於其他地區。
任重而道遠啊。
李祺心中暗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