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35章 秋闈之事

李祺表情玩味望著三人,伸手不打笑臉人,他施施然道:“祺與三位,無甚交情,今日卻得盛情相邀,乃是祺的榮幸。”

“駙馬名動京城,我三人早已想與駙馬結交,以文會友。”

幾人虛情假意的寒暄一番。

方孝孺似是不經意道:“此番陛下信重駙馬,任駙馬為直隸省主考,科舉之事,事關國朝盛衰,駙馬可萬萬要小心謹慎才是。”

“正學先生育人多年,倒要討教正學先生。”

方孝孺大概是沒聽出李祺話中略帶的譏諷之意,竟真的答道:“討教不敢當,只是些年長者的撓撓之言,科舉選士,務在公平,選的是中正平和,文辭優美,言之有物的雅士,而非故作艱澀之言,奇談怪論,博人眼球之輩。”

李祺已然冷笑起來,這番話聽起來頗有些諄諄教誨之意。

可在李祺看來卻充斥著南人的傲慢,方孝孺一不是李祺長輩,二於儒道上也不如李祺,有何面目如此居高臨下?

況且言語中亦是刺人眼目,在方孝孺三人看來,北人若不故意博人眼球,自己若不故意偏袒,北人是萬萬不如南人的。

李祺皮笑肉不笑道:“正學先生所言固然有理,祺卻有些不同看法,還請殿下與三位靜聽。

科舉選士,選的是治理天下的官員,盼的是能出輔佐君王清平天下的大才,是以選士之時,便要著重觀其天下之念。

有些人才學不凡,卻只重鄉土,未來如何能遷轉諸省;有些人視邊疆為雞肋之地,卻忘了皆是大明將士血肉所鋪;有些人自視太高,不曾發跡已經鄙夷同窗的出身、跟腳,忘了聖人四海一家之念。

皮毛不存,骨血不附,心將寄於何處!這等人若是被選中,那可真是主考官的過失了。”

李祺話音剛落,方孝孺三人便勃然色變。

“你!”

他的指桑罵槐太過於明顯,就算是建文三傻也聽出來了,畢竟江南三省的文人一向是天老大、地老二、皇帝老三、他們老四的。

大明京城在江南,大明最富裕的地區是江南,大明文化最昌盛的地方也在江南!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

三大中心彙集之地,他們當然驕狂的要上天,看不上大明的其他地方。

可李祺就是要打斷這些人的脊樑和骨頭,他已然起身,冷然對方孝孺三人道:“祺受陛下所託主持直隸秋闈,自當秉公行事,實在不知今日三位為何要請東宮殿下行此一招。

若是以為本駙馬會攜怨徇私,那便是對本官的極大羞辱,今日定要與你三人分個上下,決個生死!若不是,此番瓜田李下之舉,值此秋闈前夕,還望三位自重,以免落人口舌,本官清譽,若明月皎皎,斷不可汙!”

不待三人回話,李祺又衝著朱允炆一拱手,“殿下,恕臣今日無理,翌日臣於家中設宴,與公主一同向殿下賠罪!”

說罷,轉身便向外走去。

這一套行雲流水的操作直接讓屋中四人愣在了原地,等到李祺的身影已經踏出殿門前,才反應過來。

“李祺狂妄!”

方孝孺三人幾乎要跳腳了。

朱允炆從愣神中回過神來,心中很是複雜,他有些後悔今日為齊泰三人牽橋搭線了,這叫什麼事。

齊泰意識到朱允炆的神情不對,低聲道:“殿下,正學先生乃是天下鴻儒,此番親自出面,是看李祺有才,想要指點一番,若是能納入東宮為殿下效力,豈不美哉?可他性格如此剛烈過激,三言兩語便負氣而走,若是入了東宮怕是每日事端不止,於殿下不利。”

朱允炆本來的思緒被打斷,一聽齊泰所言,頗為有理,“對啊,多虧愛卿提醒,我這姑父才華雖高,但性格的確是太剛烈了,不能容人。

日後還是讓他做事務官吧,東宮邸臣便罷了。”

李祺快步出了東宮後,微微鬆了口氣,好險,差點就被納入東宮了。

若是入了東宮,那以後想要投靠朱棣,就不容易了。

只要能不進入東宮,就算是與東宮輔臣交惡,也是值得的。

至於未來,他不是建文要針對的藩王,又是朱允炆的長輩,絕不會死,最多不過是在建文朝空置,反正他也沒什麼大的政治前途,若是閒置,恰好能著書立說,成為大明唯一的聖賢。

李祺把一切都計算好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