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

李祺生病沒上朝,下朝後解縉等人來探望他,談話間自然說起了朝中之事。

“今日一早我等進宮照常朝見天子,誰知天子卻突然說要立大皇子為太子,景和你是沒看見當時朝中群臣的表情有多精彩。”

他說著說著突然發現李祺只微微笑卻不出聲,一道奇思如閃電般劃過他的大腦,他滿面震驚道:“景和你昨日那麼晚從宮中出來,難道是你昨日說服了陛下,才有了今日之事?”

李祺微微搖頭,“不是我一人之功,是太子殿下入了陛下之眼,又有諸位同僚共同助力,我只不過是最後讓陛下下定了決心而已。”

解縉卻頗為振奮道:“景和你不必謙虛,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能一錘定音這便是你的大功,太子仁和多謀而不缺乏決斷,日後定是一代明君!”

李祺望著解縉這幅興奮的模樣,心中卻升起了不安之色。

歷史上解縉在永樂六年被李至剛誣陷,以“參與皇子之間的爭鬥”的罪名,貶為交趾布政司右參議,督餉化州,這時解縉還有救,等到永樂八年,解縉因奏事入京,正值朱棣北征、朱高熾監國,解縉拜見朱高熾後返回,朱高煦說解縉私下拜見太子,徑直返回,沒有人臣之禮,這時解縉已經沒有了活路,最終被灌醉斃殺於雪中,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參與到奪嫡之爭中,政治意識又差了一些,屢屢惹怒皇帝。

這一世解縉沒說出好聖孫三字,朱高煦不會如同前世那樣針對他,但不過是將危險降低三分而已,若解縉依舊參與其中,二十年的永樂朝,能讓他死幾次了。

終究有十幾年的情分,李祺輕聲道:“縉紳,我有一番話想要說與你聽。”

解縉見李祺神情肅然,頓時收起笑意,同樣肅然道:“景和你說。”

李祺沉吟道:“太子雖立,可如今乃是永樂朝的天下,我等臣子便始終只有一個君,那就是陛下,萬事要多加詳細的思考,要看天下的大勢,才能知曉該做什麼,以便於儲存自身。

我向陛下舉薦太子殿下,不是因為我與太子殿下的舊誼,而是因為我為陛下所考慮,為大明所考慮,陛下能從我的話語中感受到我對他的忠誠,所以他不會認為我想要藉著擁立之功而往上。”

解縉絕頂聰明自然聽懂了李祺話中之意,是讓他盡心的侍奉皇帝,即便偏向太子也要事事以陛下為先。

解縉一向狂傲,眼高於頂,不將他人放在眼中,倘若是其他人來勸說,他是不會在意的。

可一物降一物,李祺是那座他決計越不過的高山,他對李祺是心服口服,此刻聽到李祺之規勸,頓時便肅然道:“景和,我明白了。”

李祺見他聽進去了,也微微放下心,二人又閒聊了片刻,李祺有些精神不濟,解縉便笑道告辭道:“景和,我最近收攏了幾塊奇石,待你身子大好,到我府中觀賞。”

李祺笑著答應,待解縉離開後,卻慢慢收起了笑意,身子大好,哪裡還有那一日啊。

在一眾大臣眼中,李祺變的很奇怪,從立太子那一日,李祺就再也沒上過朝,但很多人都知道李祺是正常進宮做事的,說明他身體已經好了,最重要的是皇帝也沒說什麼,一直都允許他以病假不參加朝會。

其實原因很簡單,李祺吐血昏迷是沒有規律的,朱棣怕李祺突然在大朝會上昏迷過去,那李祺生病之事就掩蓋不住了。

至於李祺為什麼要掩蓋這件事,朱棣也非常好奇,李祺給出的答案是——“士林未靖,一隻病弱的老虎震懾不住滿山野獸”。

作為士林領袖的李祺,卻將士林比作野獸,朱棣自然明白為何,他既感動於李祺的忠直,又是嘆息於李祺的命數,於是只每日讓他進宮參備顧問,而不必去做那些耗費精力的禮儀性之事。

……

“穆兒,進了國子監後,知道該如何做嗎?”

“光耀諸生之上,而橫壓天下三百州學子!於國子監立於萬人之前,養望、聚氣、懾服人心!”

“才學上愈是橫壓天下,為人上愈要謙虛讓人。”

“是,父親。”

“你生來就是不凡之人,當俯瞰天下,卻不可當真生出漠然之心。”

“是,父親。”

“這些年來,你做過無數的策問,可那些不過是紙上談兵之事,為父曾教給你的那些大明朝的弊病,才是真正的策問,你務必要牢記在心,矢志挽救,若是不逮,便傳承下去。”

“是,父親。”

李祺望著眼前皎皎如天上清月的兒子,心中滿懷感慨,亦有萬千之語。

和李芳李茂不同,李顯穆是他一手帶大的,每一個字、每一句經典,甚至是有關於世界的認知全部是他所教,而作為天生半聖的李顯穆,則全盤接受,這個孩子是他死後在這個世界曾經存在的痕跡。

“去了國子監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像為父一樣,壯年之時就落了個油盡燈枯的下場。”

“是…父親。”

李顯穆眼眶通紅,自從不時吐血昏迷後,李祺的狀態就明顯開始變差,整個人愈發有風燭殘年之感。

“行了,去吧。”

李顯穆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給李祺磕頭,而後起身往府外馬車而去。

有老成屬性在,他雖是少年卻只在家人面前偶爾顯露出少年心性,是以出了府外後,面上已然看不出些許悲慼之色,平靜地上了馬車,吩咐馬伕往國子監去。

他還不曾到,國子監中已然甚囂塵上,誰不知道李聖人的小兒子要來國子監讀書,而讀書是為了參加今年八月的應天府鄉試。

“這位三公子洪武二十四年生,現在才十一歲,李聖敢讓他參加鄉試,定然是有足夠的把握,又是一個少年神童。”

“據說李聖曾經笑言,三公子天賦才情還在他之上,難道不是空穴來風的虛言不成?”

“不可能,李聖乃是自生死之間悟道而天成,舉手橫壓三百州,這等天資豈是誰都能相提並論的?”

“自古聖賢之子多有賢能,但卻無人能及得上聖賢半分,這是亙古不變的律令。”

“不過李聖讓三公子參加鄉試,總不是為了擦邊考個不入流的名次,若三公子真是天縱之才,再稍等幾年,一舉高中解元,豈不是更好,為何這麼急切入學呢?”

“這倒是頗有道理,但聖人自然有聖人的道理,若是我等能夠參透,豈不是可稱之為半聖賢哲了?”

國子監諸學子皆七嘴八舌的議論著李顯穆入學之事。

“我等不知,可那王艮曾高中應天府鄉試解元,在這國子監中,乃是一等一的大才子,明年會試他必然高中一鼎甲,他乃是李聖唯一的弟子,時常參加家宴,他總是知道其中內情的吧。”“且去詢問一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