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1980

第44章 空子

李主任那頭,寧衛民並真的沒指望著什麼。

道理很簡單,李主任如果真有能耐解決他的工作,這事兒也就不會走到這一步了。

酒席上那番話只是氣氛使然罷了。

寧衛民雖然相信李主任的表態是誠心實意的,可說歸說,做歸做。

總不能脫離事物的客觀規律不是嗎?

所以在生計上,還得靠他自己想轍,才是最靠譜的。

好在他已經不是過去那一窮二白的主兒了,跟盲流子們廝混這幾個月確實沒白乾。

他算過一把賬,發現自己前前後後,居然從盲流子們的身上弄出了四千六百塊利潤。

如今的他,已經算是實質的小財主一個了。

光整版的猴票,就已經攢下了六百餘張啊。

此外,還刻意給自己留下了五百塊現金靈活機動。

這還不算國家為“匽侯乍鎮尊”獎勵的獎金呢。

那錢他直接孝敬師父了。

說白了吧,對掌握自己生活的主動權,他已經有了不小的資本。

這和過去他閒在家裡,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

這不,很快他就找到了一個市場上的空子可鑽,那就是折騰熱帶魚。

說起玩兒,京城人很有歷史資本。

說起玩兒魚,京城人也並不陌生。

花鳥蟲魚,那就是京城的“四大玩兒”啊。

實際上來講,京城人從古至今就沒斷過這樣的消遣,哪怕是特殊年月也一樣。

只不過京城早年間一直玩的是金魚。

像熱帶魚這樣的舶來品種,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才由南方進入京城的。

當時進入京城的主流的品種就是孔雀、神仙、紅箭、紅綠燈這些。

不但色彩斑斕,顏色好看。

關鍵是觀賞方式和放在大水缸裡養著,得從上往下看的傳統金魚太不一樣了。

養這些熱帶魚要用玻璃大方缸,裡面還可以種水草,放假山。

很容易就能塑造成宛如海底世界的生態場景,趣味性是很強的。

所以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花草,金魚、鳥、鴿子這些活物,又開始主角在人們的生活中慢慢熱起來,養熱帶魚也開始越來越風靡。

像最近寧衛民就有所發現,熱帶魚似乎比金魚更為熱銷,隱隱有形成主流品種的趨勢。

每天的早市上或是花鳥魚蟲市場,雖然賣金魚的小販居於大多數。

但買魚的人,奔熱帶魚來的卻比買金魚的要多。

偏偏是由於熱帶魚剛剛熱起來,掌握相關繁育技術的人還不多,市面上熱帶魚供貨量十分有限。

茲要有人賣,那肯定是一會兒就被人買光。

於是寧衛民就動了這個心思了,認為市場的潛力非常大,想靠繁育熱帶魚撈幾個錢。

要知道,可京城人一向有“趨熱”和“從眾”的心理,什麼事兒都是一哄而起。

只要流行一起來,想按都按不住,無論男女老幼,無不踴躍參與。

而且眼下倒賣什麼都算投機倒把,但唯獨買賣點花鳥魚蟲是被允許的。

這時候的熱帶魚價錢雖然並不貴,但假如出貨量大,薄利多銷,還是能有不小進項的。

更何況,技術這方面,他還真不算是外行,反倒有著先天優勢。

敢情前世的時候,作為個收藏界的小老闆,寧衛民也好養個銀龍、地圖、七星刀什麼的。

一是圖風水吉利,渴望水和魚能給自己帶來財運。

二也可以借跟有相同愛好的人接觸,方便擴充套件生意和人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