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好多好多話,想要跟林天說,試圖向林天解釋,自己為什麼一定要演奏這首曲子,她有多久沒有在一首古典音樂中找到這樣的感覺.但,所有的話到了嘴邊,少女又不會說了,只能吞吞吐吐地表達著。“.”
差一點什麼?差一點飛昇了嗎?林天有些無奈。
事實上,就算讓甘言雨胡來,這裡面還是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林天跟不上。
他的鋼琴水平,足夠面對99%的場合。
但是剛才的演奏,是前1%級別的。
尤其是剛才甘言雨進入狀態的時候,她的大提琴完全是蒙著頭一頓猛衝,十匹馬都拉不回來的那種,跟林天已經不在一個境界了。
這還怎麼合奏?
林天的演奏菜就菜在,他不是神經病,或者說,只能算半個,他的腦子總體而言,清醒又正常。
這種境界,他是進不去的。
卡腦局。
區區正常人,怎麼跟得上甘言雨啊?!作為一個伴奏。
林天丟100個燈籠,想把她拉回來,她都不撿。
剛才,林天還能用力一拽,從物理層面把她拉回現實世界。
萬一,真入魔了,就像是有人在燈籠上點了一個真眼。
那時候,怕是想撿,也撿不到了。
在林天看來,只有兩種辦法。
要麼,讓甘言雨以一個相對平和的心態,去演奏這首曲子,不要那麼代入,讓她知道,這只是一首音樂而已。
要麼,林天也變成神經病。
強迫自己,去跟上甘言雨,跟不上,也要跟!這樣的好處是:貢獻出一場完美的演奏。
壞處是:演奏完有人可能要死在這裡了。
思來想去,林天決定採取一個折中的方案。
他問:
“你真想演奏?”
“嗯。”
甘言雨如小雞啄米一般乖巧,連連點頭。
“那我有個條件。”
林天豎起食指,“在拍影片的時候,我們加入一些互動元素。”
“互動元素?”
“對。”
林天說,“我研究過了,影片想要有趣,互動元素是不能缺少的,我們上次合奏的時候,呆呆坐在那裡,既沒梗,也沒有話題度。”
“那,我們要怎麼互動呢?”
“很簡單,演奏的時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時來點眼神和表情的交流,讓觀眾知道,我們心有靈犀!”
“或者乾脆,演奏到一半的時候,你站起來,跟我來個手部動作的互動。”
林天繪聲繪色地說著。
甘言雨聽得一愣愣的。
她演奏這麼多年,還從來沒有想過,在演奏到一半的時候,做什麼互動動作。
但是,既然林天說了,這是條件“好吧。”
甘言雨答應了。
“嗯,準備開始吧。”
林天的想法很簡單。
透過這些合奏中和自己的互動動作,讓甘言雨,不至於太過沉浸到音樂的世界中。
讓少女明白。
她的世界裡,至少還有自己一直在。
削弱一點代入感的同時,林天也會努力逼自己一把,盡力跟上甘言雨的大提琴。
再次調整好鏡頭。
這一次,林天給甘言雨拿了一張凳子,放在了鋼琴旁邊,讓甘言雨坐在自己的手能碰到的地方。
《g小調第40號交響曲》,第三次演奏。
最後一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