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然起敬,國內其他劇組都來好好學學人家是怎麼拍電影的吧。”
“不要引戰,這對《流浪藍星》反而不是好事。不過,我也跟過劇組,確實沒見過像藍星這種氛圍的,怪不得能拍出這部這麼牛逼的科幻鉅作啊!”“牛逼!”
“……”
路演中,李亦等人一直拒絕賣慘,對拍攝遇到的問題、艱難都是一筆帶過,沒有多聊。
而在紀錄片裡,大夥兒可是切切實實地看到,不管是演員、導演,乃至各個部門的幕後工作人員都挺慘的.是真的慘。
導演組經常熬大夜開大會,道具組為了道具的細節改到崩潰,各部門之間經常討論著就吵起來了,這些都是壓力太大的表現,觀眾都看在了眼裡。
在各路切片號的剪輯之下,《流浪藍星》的全體成員可謂是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啊!多愁善感點的觀眾,看紀錄片的切片很容易就能眼眶發。
苦啊!
太苦了!這麼認真的劇組,這麼敬業的團隊,這麼辛苦的一群人,最重要的是拍出了一部這麼好的科幻電影,怎麼能不支援呢!?
於是,按照正常規律開始下落的票房,又發生了回彈,一連好幾天都是往上走的趨勢。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破了《功夫》,也就是國內電影票房的最高記錄。
截止到八月五號下午六點十五分,票房來到53億,登頂國內電影總票房第一!
這個票房毫無疑問是震撼的,值得大書特書的。
到了這個時候,重磅級的官媒終於忍不住要下場助力《流浪藍星》票房更上一層樓,促進文娛行業的經濟發展。
《人民日報》透過愚公移山的精神,解析了《流浪藍星》的部分情節,讚歎人類的勇氣、偉大和浪漫,也小小的撒了點“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之類的雞湯。
央視新聞則是直接祝賀《流浪藍星》破了票房記錄,標題是“真正的國產科幻,不愧是國產科幻”。
正所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上映了將近一個月的《流浪藍星》,又特麼彈起來了!而且從上映至今,一直都是單日票房冠軍,從未中斷過!同期上映的其他們:呵呵,你高興就好。
先前《流浪藍星》的仰臥起坐,他們的心情還會跟著起伏,現在卻已經是愛咋咋滴了。
期間倒是有件趣事。
第一個在微博喊“非戰之罪”的那位導演,腦子比較靈活,又第一個喊出口號要和《流浪藍星》爭單日票房冠軍,招了不少罵聲,但也確確實實拿到了關注和票房的好處。
遲鈍的後面才喊口號的,則是除了罵聲沒撈著太多好。
“其他們”捱罵也委屈啊。
——我們的電影真的不好嗎?——還不是因為你們都不看,我們才碰瓷的。
——而且我們也不是科幻片啊,我們這裡有動作片有喜劇片,客官趕緊來換換口味吧!電影值不值得一看是其次,和《流浪藍星》同期的電影都在叫苦連天,這確實挺有意思。
其實網友也是在笑罵。
不過因為這件事,《流浪藍星》在國內影史的地位又上升了不少。
除了一些比較極端地嚷嚷著這就是最好的電影,大眾都更清晰地明白了一件事——這個夏天有一部電影,壓的同期的電影失去了顏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