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第58章 開始

明遠樓的三聲鼓響,考試正式開始。

考房外已經落鎖,如果考生需要外出如廁必須由專人陪同,時刻緊盯以防舞弊,書吏將考卷透過號舍預留的小門遞給考生。

第一場一共三道四書題,四道五經題,時間上有點趕,不過能來到這裡的考生都是經過大量練習的。考生答卷有幾條規則不能觸碰。

第一,考卷一律用墨書寫,第二,卷首先寫考生姓名、年齡、籍貫及三代名諱,以及考生在校所習本經,第三,文字中應迴避本朝皇帝的御名、廟號,並不許自序門第(防止作弊),第四,禁止考生相互答問或請人帶答,如答題未完而時已黃昏,燃燭三支,燃盡不論是否答完均扶出,之前領的蠟燭就是這時候用的。

李傑拿到試卷後立即開啟,開始審題,按照重首場、首題的慣例,首場四書題與五經題必須要全力以赴,如若首場考不好,那麼第二場、第三場考的再好也無濟於事。

第一道四書題:事君敬事而後其食,出自《論語》,看到第一題李傑不由想到張元楨出這道題的深意來,這句話意思是:“事奉君王,要先敬要做的事情,克盡本責,把俸祿之心放在後面。”

朱熹在集註闡述道:“君子之仕也,有官守者修其職,有言責者盡其忠。皆以敬吾之事而已,不可先有求祿之心。”

大意是君子當官應當忠於職守,克盡本責。我們首先要敬的是自己的職事,不能先有要俸祿之心。

張元楨出這道題,應該是不滿憲宗時期吏治昏聵,朝政基本上把持在宦官與權臣手中,這些人結黨營私,卻不知道為國家大事出謀劃策,朝政廢怠,吏治日趨敗壞,尤其以大學士萬安為首的“紙糊三閣老”,只顧自己而不顧國家。

孝宗朱佑樘上位後,這些阿諛奉承、朋比為奸之輩基本上都被清理了,“紙糊三閣老”中僅剩下劉吉一人,張元楨出這道題想來也是對這些人的譏諷。

想到這裡,腦子裡便已有的大致的破題思路,稍事思慮便提筆破題。

“聖人論人臣之義,唯務自盡而不求其利也。”恪尊傳注將孔子和朱熹的意思濃縮為短短兩句話。

隨後承題:“夫為祿而仕,非所以事君也;事求自盡,而祿有不計焉。夫子之言,所以立人臣之防也。”

大意是,如果為了求財而當官,這不是為人臣該做的事情,只要你事情做好了,俸祿會少的了嗎?孔子的話,就是教導我們該如何當一個稱職的臣子啊。

對於朱熹的傳注‘不可先有求祿之心’,想來大部分考生均是從正面來敘述,李傑從反面出發,從不該自利以肥家著手說起,這樣閱卷官批閱時在見了大量同質化的答卷後,見到李傑的答卷絕對會眼前一亮,更容易脫穎而出。

抓住重點,隨後的答題一氣呵成,看向下一道四書題。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出自《論語·子路》,後面一句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意思是禮樂制度紊亂,刑罰就會不得當;刑罰不得當,民眾就無所適從。朱熹對這一節的傳注中說:“事得其序之謂禮,物得其和之謂樂。事不成,則無序而不和,故禮樂興。禮樂不行,則施之政事皆失其道,故刑罰不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