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738章 轉正

等約翰等要員離開六角大樓後,羅伯特和數位技術專家留了下來。

“火星文明遺產說”當然是一個無法確定的猜想,大衛其實也只是想用其舉例而已,並不存在m訊號那樣的確切證據。

但m辦公室可以確定的是,新遠、或者說華國人爆發的航天技術是不正常的。

也許華國人那裡真的有天才,也許他們確實有著非同一般的好運,但在50年代以後,所有熟悉控制論、有過管理技術發展經驗的人都會發現問題:不管是快是慢,技術的發展都是一條線,可以是平緩的直線,也可以是驟然上升的拋物線,但它一定是連續的,不會空白一段後憑空產生。

即使是再保密的計劃,只要沿著脈絡一點點追蹤下去總能梳理清楚來龍去脈,縱然有一些疑點也無傷大雅,結論也可以鎖定在某個範圍內。

但xap不正常,它的技術風格沒有傳承,它的發展狀況不符合客觀規律,與技術本來的樣子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不管是外星文明,還是火星人、金星人,或者人類之前地球曾存在的某個文明,m辦公室能夠確定,技術的來源不在地球上。

老牌工業國帶嚶、後起之秀漢斯、可圈可點的髪國、系統整合能力超神的聯盟,除了阿美以外就只有這些國家可能存在先進技術的前身,但都被一一排除掉了。

剩下的答案即使再不可能,也只能夠是真相。

結合華國人對於火星登陸地點的瞭解,所以大衛才會提出“火星失落文明”的假想,至少與火星肯定是脫不了關係。

羅伯特:“我們新發射的兩顆衛星差不多會在一個月後與他們同時抵達,到時候會調整軌道,嚴密監視南極的疑點區域。”

“火星目前並不是第一位。”

克萊爾搖頭,轉而眯起眼睛道:

“我們對於火星暫時沒有干涉能力,華國人能做的我相信也不太多,我們的注意力還是應該在地球和月球。”

“你是說……”

羅伯特瞬間領悟,外星文明的狀況到現在都撲朔迷離毫無突破點,但現在透過進取號已經基本可以斷定華國人的問題。

克萊爾:“這些未知技術來自哪裡?他們沒去過火星,只能是地球周圍,而且從這個角度看,聯合礦業在月球也是另有目的。

他們發現的礦場確實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這也是最近一次核爆破後才確定的,在此之前他們竟然就願意耗費巨大代價,賭上無數投資,這也可能成為疑點之一。”

轉換思路過後,m辦公室對於新遠曾經的野蠻式發展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並且根本無法解答。

要不是以往印象,他們甚至都開始要懷疑是否已經有外星文明開始干涉地球了。

在明確克萊爾的意見,大衛以及其他分析專家也沒有表示反對意見後,羅伯特也就徹底放下心。

m辦公室由於一撮又一撮頂尖精英的加入,以及在高層強大的對話能力,已經能夠對聯邦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根據他們的決策,接下來naca要抓住和華國人互相開放通商的機會,儘量深入合作以打探訊息,尤其是月球上面,最好能夠與聯合礦業深度合作到繫結關係。

為了這個目標,總統已經開始利用“過渡期”低稅和“合法走私”來誘導議員,使他們透過了一個個堪稱退讓的提議。

不過除了軍方以外,阿美的高新企業其實並不怎麼抗拒。

就比如轉讓專利的輝瑞,他們只是給了數年期的授權,授權生產的藥品也只能在大陸的指定醫院報銷,況且授權費也是很不便宜的!以前往大陸賣進口藥會被收取關稅,且因為高價市場有限,擴大市場當然是有利無害,當然最重要的是突破了藥監局的封鎖。

從汽車、藥品、消費級電子產品,在國產尚未發育起來之前國內也有著相當嚴苛的保護政策,例如直到現在,外國品牌進入大陸都必須合資,不允許自主辦廠,甚至限制合資方數量,對進口汽車收取動輒100%以上關稅。

這項政策在原世界線要等2020年後,國產新勢力崛起才被打破,允許外國品牌自主辦廠,進口車稅率也降了不少。

醫藥當然也是如此,就像80年代的蜜月期一樣,阿美的大公司又不是國會議員和將軍,只要有利可圖,什麼不能賣?

現在給一點專利或者他們稀缺的精密加工資源,不過是一塊敲門磚而已,總體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帶嚶發動鴨片戰爭的理由是“只要每個華國人的衣襬長一寸,就足夠帶嚶的紡織廠不眠不休開動到爆炸”。

一個14億人口且高度工業化的市場,沒有任何企業能夠拒絕。

naca實際上也差不多,馬斯克在離開新遠之前,也被林炬畫了一張太空港的超級大餅,並且許諾了只要兩國通商開放,也不排除將specax納入承包商範圍。

既然specax可以,那其他企業當然也能,naca也有希望,想想看一個數萬噸的太空港口,哪怕承接其中10%的份額都能喂出一家實力雄厚的航天公司,naca當然願意參與其中。

至少學習到華國人的建設經驗和教訓,這更是一筆無形的珍貴財富。

一想到這裡,羅伯特都感覺空氣的溫度上升了一些。

“好吧,去華國的企業代表團確定下來了嗎?naca需要知道計劃的內容,我們也會組織團隊。”

克萊爾:“會有很多次,按照國際談判的慣例,先是互相組織一輪輪的企業代表尋找合作,再由官方力量出面介入,從正式接觸到落地三個月是差不多的。

我建議naca選在10月中下旬過去,也可能是他們過來,正好可以用交流火星探索資料的名義,來看看我們的同行到底做的怎麼樣。”

……

“小林,你保守了啊!”

林炬剛剛走進航發委的大樓,就聽到了鍾成調侃的聲音,不由回過頭有些好奇道:“保守?什麼保守?”

“太空港的方案,我們發動企業,讓他們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好傢伙,一個比一個天馬行空,我們反而過分保守了。”

鍾成也是剛剛從代辦處拿到檔案,正是某企業遞交過來的改進方案。

他抽出裡面的想象圖和簡略引數介紹,林炬立即接過看了起來,幾十秒後外頭露出驚訝的表情:

“全鋼結構太空港?嚯,太鋼這野心也太明顯了。”

鍾成:“直接以鋼鐵框架為主體,就以第三方案為基礎,整個太空鋼的主體都是由高強度鋼材組成的輪輻狀巨筒,艙段、裝置全部掛在上面,整體強度可以做到非常高,幾倍重力都不會散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