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任務,系統獎勵了一大堆東西,第二次就只有乾巴巴的一款發動機了。
不過林炬也不意外,這個什麼系統顯然擁有極高智慧,之前可能是帶有一定程度的照顧,而現在似乎是不用了。
對於第三個任務他也不意外,只是根據提示需要生產出npae有些出乎意料,這意味著他要想辦法讓新遠宇航動力的研究中加入原子能方向。
至於npae的技術,林炬點選提取後面前就多了一堆硬碟,上面寫有“設計圖紙”“技術引數”“實驗資料”“材料及工藝”等,從感官上都比之前的技術複雜得多。
這些東西對林炬來說完全無法理解,趕忙召集系統工程師。
四位系統工程師,一個b+級三個b級,看到一堆硬碟也是頭皮發麻。
他們用了四五個小時,也不過是淺淺瀏覽完了目錄和簡要技術說明,這才對npae有了個基礎認識。
郭申揉揉酸澀的眼睛,重新戴上眼鏡,整個人掩飾不住的疲憊。
“老闆,npae……是個很強大、非常複雜、也非常艱難的引擎,它集中了核能、等離子、氣尖等多個方向,還有相當多的新材料和工藝,如果要生產它,光是這個發動機組就需要1000人的隊伍。
而且全都是d+級起步,至少需要一位b+級核物理學家領頭,開發費用……先期投入可能在80到100億元左右。”
郭申主業是發動機設計,而安德羅夫則擅長航天器與火箭設計,向林炬說明npae的效能:
“npae的最優秀之處在於使用快中子鈉冷反應堆,儘量利用能量的同時減小輻射,使之可以在地球大氣層內使用而不造成汙染,這一點很重要;而且無論是大氣層內還是真空發動機推力都非常優秀,且使用易儲存的甲烷作為燃料,實在是太難得了。
我可以設計6臺發動機,起飛重量100噸左右的登陸飛船,可以載重20噸和10名航天員從地表起飛進入軌道;還可以作為月球登陸器使用。
這意味著從此以後航天不再是飛一段就要扔掉什麼東西,可以整體式的返回回收了。”
安德羅夫說著,拿起粉筆在小會議室的黑板上畫圖:
“您看,以後我們可以讓登陸飛船直接從地表起飛,自己飛到近地軌道,與那裡的軌道艙組合,利用那裡的燃料將組合體推到月球,下降、登陸月球、可以在月球表面製取甲烷加滿後又飛起來,與軌道艙結合後飛回地球。
然後脫離、返回地表,完全不需要捨棄任何東西!”
他拿一個黑板擦模擬安裝了npae的登陸飛船,在林炬的想象中,這艘飛船像科幻電影裡一樣起飛,又全須全尾的返回,只需要加註幾次燃料而已!
林炬激動地站起來,不停地在空地上走來走去,渴望地看著安德羅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
他明白馬一龍為什麼死抱著他那星艦不放了,星艦除了在地面需要助推器才能飛到太空外,程式和使用npae的登陸器差不多,完全符合人類對未來飛船的想象!
“做!我們做nape!”
林炬的語氣極為堅決,從桌子上拿起裝有資料的硬碟高舉在手上:
“依靠現在的化學能火箭,我們用1300噸的質量只能送不到50噸的小東西上去,地面上發射的火箭竟然只能將3.5%的重量送入太空,這樣人類永遠進入不了真正的宇航時代!
我們是宇航動力公司,比衝就是未來,npae專案要儘快啟動,48個月內,我們用它製造飛船飛往月球!”
“a100也同步開展吧。”
郭申又說了句。
“a100?”林炬有些疑惑,nape的推力可要比a100大多了。
“nape是為行星/衛星進行太空往返設計的,推力大、推重比高;a100的目標的是深空飛船,雖然自身重量就超過10噸,但26000秒的比衝是絕無僅有的,50噸燃料只夠6臺nape飛上近地軌道,但卻能讓三臺a100帶著三百噸的飛船往返火星,比衝才是未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