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測訊號正常”
“光學、雷達跟蹤正常”
“程式轉彎”
“……”
當火箭成功飛起來,而不是原地炸成煙花的時候大多數人就已經開始歡呼了,但真正的從業和知情人員卻只是稍稍鬆了口氣。
接下來還有兩次分離,多次調整軌道,最後精準地將衛星送入軌道才能算作圓滿。
整套從發射到入軌的流程全部由郭申綜合了阿美和華國特點後製定,理論上非常可靠。
雖然沒有國家級的雷達站測控,但依靠民用雷達同樣能達到要求。
直播的攝像機一直穩穩地將火箭框在畫面中央,一直到火箭一級脫離以前,都能拍攝到清晰的光學影像。
當看到火箭的尾焰穩定而強烈,姿態也平穩時透過網路直播觀看的人基本已經認為火箭發射成功,紛紛在彈幕上表示了祝福和進行許願。
雖然不知道對著向上飛的火箭而不是向下飛的流星,許願會不會結果相反,但每年這樣做的人確實不少。
或許這個就叫科學迷信。
“一級脫離!”
當火箭飛到肉眼幾乎看不見的時候,火箭一級按程式進行了分離操作,同樣沒有任何意外。
兩臺二級的k30液氧煤油發動機順利點火,繼續將上面兩級送往太空。
又過了一分鐘,二級火箭脫離,只剩一臺k30發動機的三級火箭帶著衛星繼續向近地軌道前進。
此時火箭的速度已經足夠,發動機關機,將會等十分鐘左右飄到離地300公里左右近地軌道時再減速,最後泊入軌道。
到了這個時候控制室裡的人還不能掉以輕心,但對於場外的研究員來說,成功已經是90%的事了。
“林炬,祝賀你們,第一枚民營航天的火箭就送上去了質量400公斤的衛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借你吉言,唐教授。不過還是要等幾分鐘我才安心。”
林炬回應唐偉天的道喜,然後又看向周瑞和童培強二人:
“周老師,童主任,馬上就到你們的衛星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林炬伱放心,衛星絕不會出問題,裡面有兩套冗餘系統,我們絕對保證衛星的安全可靠。”
“是啊林廠長,這個機會我們可看重的很,下一次代價就大了喲。”
童培強還開玩笑地打趣了一句,林炬聽後也只是嘿嘿一笑。
新遠一號發射成功就證明了它有商業衛星發射的能力,之後肯定是要收錢了。
別以為商業衛星發射就是高大上的間諜、通訊衛星,其實小國的需求也很多。
很多國外國內大學都會製造小型衛星,但一般無力支付全部費用,會採用“搭便車”的方式。
也就是造一個幾公斤或十幾公斤的迷你衛星,和其餘的衛星發射商業訂單拼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