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航天局幾位大佬看著市民夾道相送新遠二號樣箭啟運、以及機場上伊爾76揹著6米寬、因為太長還超出機頭一節的芯一級起飛的畫面,沉默良久點評道:
“近地軌道運載能力45噸,如果採用他們私人航天最喜歡的cbc構型,再捆兩個芯一級上去,近地軌道運力就有140噸了,完全可以執行登月任務。”
“6米直徑,整體加工,新遠公司的裝置了不起啊,不知道是哪裡的門路找來能加工這麼大直徑的機器。”
滿頭白髮的佘院士調出新遠官網的火箭想象圖,滿臉難以置信。
“去年他們發射的新遠一號,才是個起飛重量100噸的小火箭,但第二枚就已經是巨型火箭了,而且製造速度那麼快!這個運力,已經是長征五號的1.5倍還多了,而且還可以複用!”
大佬也是報以苦笑:“上次交流會,林炬從我這要到了准入國家工程的資格證,我原本想著丟一些小衛星過去反而能讓航天局專注於自己的事,但這……要是新遠二號我們也用,馬上就可以上馬載人登月了。”
佘院士思考了一會兒,突然說道:“我不認為新遠的人就比我們聰明幾倍,我要去新遠公司看看,看他們是怎樣創造出這樣的奇蹟。”
“這是個好想法,另外你可以先去烏蘭哈山基地,聽說真正完全狀態的h1太空梭已經造好了,那邊已經接到通知準備讓圖154飛過去接。”
……
“洞五、洞六,請檢查聯結器狀態。”
“洞五收到。”“洞六收到。”
一架圖154靜靜地停在烏蘭哈山機場的起飛點,她的背上是一架全狀態、可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h1太空梭。
此時兩名駕駛員已經就緒,指令長05(洞五)鄧磊,副指令長06(洞六)李偉,01到04是圖154的機組乘員。
趙曉文和周瑞兩個還在507訓練中心的離心機裡轉圈圈,他們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短時間內學習如何操縱太空梭,乖乖當作載荷就好了。
至於為什麼會多一位副指令長李偉?據他自己說是擔心鄧磊一個人操縱不保險,作為大隊長有責任為受訓學員護航。
新遠當然也在繼續找能開太空梭的駕駛員,已經聯絡上了四位即將退役但身體狀況良好、也願意過來的優秀飛行員,但得等到9月去,才能退役來受訓。
話說新遠在烏蘭哈山放的h1模擬艙可並沒有因為只有鄧磊一個指令長就空閒,相反,除了每天3個小時停機維護,幾乎隨時都有人在用。
首先是烏蘭哈山的養老型飛行員們,有的是退居二線的、也有可以飛飛機但在地面做機師的地勤,林炬租用的伊爾76機組人員也是一有機會就要上去試試。
還有航天員大隊的諸多仁兄,硬是想辦法把失重訓練的場地挪到了烏蘭哈山,每次下來就要先把模擬機飛個爽。
新遠光是為這臺模擬艙就付出了近億的資金,還原度幾乎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甚至連機身的震顫都模擬了出來,螢幕也是索尼最新最昂貴的高解析度顯示屏,在昏暗的環境中和實機幾乎沒有區別,這才能讓人念念不忘。
得虧大家都是高階知識分子,鄧磊規定的作訓時間倒是沒被擠佔,但人們對太空梭的熱愛還是超乎想象。
這次是h1第一次載人飛行測試,將由圖154被到12000米高空後投放,由駕駛員操控到機場著陸。
得知鄧磊還差個副指令長,大隊裡的隊員們爭先恐後地表示要來幫忙坐鎮,結果一一被李隊長以“太空梭水太深,你們把握不住,還是讓老航天來”為由搶到了座位。
雖然h1還剩2個空位,但一次性帶這麼多人不合安全規範,不準再上人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