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蛾

第27章 劇本

《賣茶葉》並非興神門術士的晉升儀式劇本,但一度很流行、知名度很高,以至於如今已經爛大街了,借用需要進行適當的改編。《收山貨》這個劇本有以下幾個要素:

首先要有一個柔和、穩重,就似央視紀錄片解說員那樣的畫外音,作為介紹與串連一系列場景的旁白。

主演是貧困山區的未成年人,容貌俊俏、身形柔弱的小女孩為佳。衣著要土,不能太合身,頭髮弄亂一些,鞋上要有泥,褲角也不要挽得一般長。

一號配角可以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也以女性為佳,身份可以是主演的朋友、親戚。

二號與三號配角應當是老年人,可以是一對留守山村的老夫妻,形象妝容要求是飽經風霜,最好還有輕微殘疾。

身體殘疾或體弱多病是加分項,但不能太嚴重,否則影響可信度。衣服要舊,舊年代的式樣有補丁最佳,但要相對乾淨,臉上和手上皺眉最好深一些。

主要場景有兩個。

一號場景是個破舊的屋子,就是主角的家,是拍攝動線的起點。最好是老式的土屋,土牆草頂。磚瓦房也行,可以在屋頂蓋一塊塑膠布,以示漏雨破舊尚未修補。

門窗及傢俱都要求破舊,物品擺放較為凌亂,最好有個凳子缺了一條腿用磚頭支著,放在明顯能看到的位置。

做飯用的是老式的土灶或灶坑,或者是舊的爐子,總之不能是現代燃氣灶具。女孩用來盛飯的碗最好有明顯的豁口,但又不影響使用

二號場景在視覺效果上是個半山腰的屋子,就是那對老夫妻的家,是拍攝動線的終點。

其建築可以是磚瓦房,相對破舊但比較整潔,屋前有院或者較大面積的空地,擺放著老式竹編等器具用於展示各種“山貨”。

至於其他場景,位於一號場景與二號場景之間,主角行走拍攝動線的過程中,至少包含如下幾個要素:

展現山深林密的遠景;下方水流湍急的小橋;看似坡陡難行的山路。

姑且給主角起個名字叫小昭,那麼一段比較標準的《收山貨》拍攝流程,便可以隨著幾聲鳥鳴,由畫外解說音如此展開——

天還沒有完全亮,家住在大亮山深處的小昭就起床了。她今年只有十二歲,上個月父親在工地上受了傷,母親在醫院照顧父親,小小年紀的她就肩負起了生活的重擔……

她早已學會自己生火做飯,一頓簡單的早飯之後,就要外出幹活了。她今天要幫住在山上的桑結大爺與大媽收山貨,大大的揹簍幾乎快要比她的個子還要高。

林間的晨霧漸漸散去,空氣格外清新,遠山的風景很美,路邊有很多不知名的花草,遠處傳來各種鳥叫……

(拍攝場景依次是她做早飯,收拾東西出門,可以讓主演開麥穿插一些自我介紹。出門後走過輔助場景,到達一號配角表姐家門前。)小昭:“表姐,吃好飯了嗎?快出來吧,我們去桑結大爺家。”

表姐:“去幹嘛?”

小昭:“之前粉絲群裡的叔叔阿姨,不是要我們多收點山貨嗎?昨天我跑了幾家,今天再去桑結大爺家看看。他每年都要採很多山貨進城換錢,今年我們幫他吧。”

(拍攝轉場,兩個姑娘收拾藥簍和防雨布,展示表姐家掛的各種山裡特產,以增加影片的可信度,暗示強調兩人的身份。

兩人出門上山,過橋,畫面展示山中溪流與崎嶇的小道,還有各種風景,結合主演對當地情況的一些介紹,到達二號場景。)小昭:“桑結大爺在家嗎?我們來了!”

桑結大爺開門:“來嘍,來嘍。”(大爺大媽可以說方言,口音較重。兩個姑娘可以說普通話,帶有方言口音。)小昭:“大爺,你上次說家裡有些山貨,我們這次來就給你收了,就不需要你每次都背下山去賣了。”

桑結大爺:“謝謝,謝謝。”

進院後桑結大媽迎上來:“吃了嗎?進來吃點。”

表姐:“不用啦,我們都吃了。”

(鏡頭展示院中的山貨,配合主演介紹,以核桃油為例。)小昭:“大亮山的野生核桃樹,都是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生長在海拔兩千米到四千米的地方,光照充足,各種營養元素很豐富。

這裡古代的山民,都把它們叫做長生果。

我們這裡的核桃油,都是用傳統老工藝榨制,是沒有任何新增的純天然綠色生態食品,保留了原有的營養價值,而且口感特別香……”

以上就是彭咸設計的《收山貨》的標準劇本,你也別問老夫妻在家裡怎麼就能榨出那麼多工業級核桃油,有必要的話賣幹核桃仁也不是不可以。

彭咸的工作,就是組團隊、僱演員、找場景、做直播,事後又製作成短影片投放到各大平臺,更重要的是用各種方法拉流量提高熱度。

假如在古代,一場表演想起到萬人共鳴的效果,實在是太難了,除非是在極特殊的場合比如大型戰場上,否則就要分成多次、在不同場合反覆進行。

可是到了智慧手機和自媒體時代,只要懂流量操作,很容易就能達到這個效果,還能順便收割一波財富。

所以彭咸曾感嘆,今天的術士簡直太幸福了!他並不是想象力與創造力很豐富的人,只是在術門中學了幾手小把戲,又受熱門網路案例的啟發,設計了自己的騙局。

以東國網際網路的規模,只要引流做得稍好一些,讓觀看人數達到百萬級並不難。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