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暴雨暫歇。
校園內濃霧籠罩。
第六教學樓,樓頂大門緊鎖,竟有一道赤裸身影在雨霧中往來交錯。
張銘道練的是五步拳。
這是最基礎,最簡單的拳法,算上起手式,攏共只有八招,不涉及任何炁的運轉。
天師府平常用來給五、六歲的小孩子鍛鍊。
不過。
拳法簡單,也要看誰使。
張銘道如今的體魄,隨手一拳都有莫大威力。
他僅僅使出一招弓步衝拳。
氣血搬運,散發出滾滾熱浪,瞬間排幹渾身潮氣,樓頂黑色隔熱網布上的積水化為水蒸汽,被勁風裹挾,蒸騰上升,順著張銘道拳鋒呼嘯而出,像是一顆煙氣炮彈,衝出十米遠。
張銘道打了三遍拳。
他收功調息,長長吐出一口氣。
這口氣颳起七級熱風,霎時間把樓頂的積水全數烘乾,熱浪排空,將方圓十米內的細密雨絲一掃而盡。
濃霧奔湧而上,在教學樓頂化為翻滾霧海。
張銘道不以為意。
內修到了一定程度,無需動炁,照樣有玄奇手段。
他從內褲中掏出手機,打字記錄。
備忘錄上已經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四點四十五分:起床,月落日未升,精氣收斂,適合冥思,不宜飲食,不宜搬運氣血,不宜震動肺腑。
五點到五點三十分:陽氣初升,陰氣未動,可進行規律性鍛鍊,適合舒展筋骨,不宜飲食。
佛道兩教常在此時進行早課,誦經、奉香火,動輒兩小時,依我看,時間過長,應縮短。
五點三十分到六點:飲食,不可劇烈運動。
六點到七點:陽氣初升,陰氣降,宜搬運氣血,雷音鍛體,熱身運動,使大腦興奮度達到最高。
張銘道接著在後面寫道:“七點到八點,習練拳法時應配合行炁手段,五行拳效率太低,浪費狀態。”
“前半小時呼吸節奏慢了5%,後半小時慢了7%,或可靜坐修行金光咒,調動先天之炁,加快呼吸節奏。”
他所感悟的並不是什麼立竿見影的神功秘籍,而是一整套的練功作息。
過去兩個星期。
他除了抽空參加了一次高考外,其餘時間都在屋頂練功,不斷根據祖師留下的作息表,調整自己的作息。
馮寶寶則是最重要的參照。
徐三、徐四幾番打電話,要求出任務,都被他以重病纏身的理由拒絕。
張銘道半個月來不斷嘗試調整,總算完成了雛形。
他將其稱為“日月煉”呼吸法。
人的氣血沉降,呼吸節律與天地的頻率相合,是最佳的修行法門。
正所謂“天人合一”之理!九竅六根內煉法的進度,說明日月煉呼吸法邁向了正確趨向。
張銘道在龍虎山時,曾估算過自己洞開九竅的時間。
他不用金光煉體術作弊,起碼需要四十年苦修。
現在他只需要修行三十六年便能貫通諸竅。
足足快了十分之一!
而且。
這套呼吸法遠遠沒有成功。
今天與昨天不同,明天與今天又不一樣。
地球除了自轉,還有公轉。
他不僅要考慮日升月降的氣血規律,還要思考春夏秋冬的不同。
解決完四季變化。
仍有年份變化。
甲午年與乙末年豈是一種節律?他只能慢慢實驗,慢慢調整。
張銘道已經想好了名字,等呼吸法大成,便叫“甲子春秋蟬功”。
八點整。
南不開大學早課即將開始。
陸陸續續有學生成群結隊,打著傘,進入教學樓。
他想聽的課程同樣開講。
張銘道光著膀子,盤地而坐,耳朵微動,便將整棟樓的聲音囊括於心。
很快鎖定了503教室,把雜音全部遮蔽,坐在樓頂聽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