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未時,仁城各鄉亭百姓俱已匯聚於雲巢鄉寶蓋亭。
寶蓋亭乃是雲巢鄉鄉治所在,亭舍官道四通八達,西接永安,南通仁城,向東四十里則是運城。
近萬百姓依照亭裡、什伍劃分,在寶蓋亭舍附近排成簡單的佇列,沿著官道,徐徐向運城行進。
隊伍綿延十餘里,男子肩挑背扛,女子扶老攜幼,兼有牛車、軺車、獨輪車、豬羊牲畜等充斥於道,將官道塞得滿滿當當。
儘管這是為了求生的無奈之舉,但是舉族離鄉之痛,實不足為外人道,隊伍中不時傳來陣陣哭泣聲,令人不忍耳聞。
五百名嚴氏步卒在三名軍侯指揮下,往來奔走,維持秩序。
靠著嚴密的組織和盛慎等人的安撫,隊伍雖然顯得有些散亂,但是基本的秩序還是有的,人心也比較安定。
只是行走的速度實在太慢,一個時辰下來,才走了不到三里路。
嚴毅親統大軍,佔據了仁城周圍的各處要道,掩護百姓撤離。
直到下午酉時,最後一股百姓從道場山東麓山口消失,大軍方才啟程,徐徐撤離仁城。
一些不便攜帶的物資則被直接丟棄,遍地皆是。
仁城守軍擠在城牆上,目視敵軍慢慢從視野中消失,都是長舒了一口氣,發出陣陣歡呼。
半個時辰後,緊閉多日的城門終於緩緩開啟了,先是數十名遊騎飛馳而出,朝嚴毅軍撤離方向奔去,接著是大量守軍湧出城門,趁著夜幕尚未完全降臨,爭先恐後地搶奪敵軍來不及帶走的物資。
鄒他臉色難看地站在門樓上,並未下令阻止。
士卒們在城內困守多日,總要讓他們發洩一下。
等到士卒們將城外的物資哄搶一空,鄒他才下令士卒回城,重新關閉城門,嚴禁任何人出城。
接著,他將麾下將領召集到軍營議事堂,語氣嚴肅地道:“諸君,我已與朱都尉達成同盟,朱都尉親統大軍,正往仁城而來,最遲後天午時就會抵達。”
眾人吃了一驚,他們雖然對這件事有所預料,但是親口聽鄒他說出,又是另一種感覺。
特別是那些親近嚴氏的將領,神情都有些難看,一些人的目光中還帶著幾分不安,唯恐被秋後算賬。
但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個好訊息,意味著仁城暫時安全了。
大多數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放鬆的表情。
但是鄒他接下來的一句話瞬間就讓他們驚呆了:“嚴毅口口聲聲與我議和,卻又背信棄義,將仁城百姓擄走,此無恥小人,深為可恨,我若不報此仇,實難立足於天地之間!因此我決定,今夜親統大軍,突襲嚴毅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