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雲臺寨喊殺四起,箭矢如蝗,一支彪軍正在攻寨。
攻寨之將乃是嚴毅麾下軍侯李醜,守寨之將則是鄒他留駐於此的別部司馬鄒況。
雙方各領五百步卒,一攻一守,戰況激烈。
處於交戰中心的營寨西門,四五米高的木牆上插滿了箭矢,上百具屍體橫陳在寨門兩側,鮮血將地面染得殷紅一片。
鄒況至今沒搞明白,這支從他背後發起突襲的敵軍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須知鄒他行軍時,曾派人仔細搜查過道場山和雲巢山,莫說五百軍,連個敵軍士卒的影子都沒看到。
那麼這支突襲雲臺寨的部曲到底是從何處鑽出來的呢?這就要從嚴毅組織百姓撤離說起了。
事實上,嚴毅從未想過撤軍,仁城是埋在烏運二城眼皮底下的一顆釘子,極具威脅,他必須在吳景軍抵達前將其拔除。
所謂撤軍,不過是為了護送仁城百姓前往運城,同時嘗試誘敵野戰。
為了拔除仁城這顆釘子,嚴毅準備了兩套方案。
如果鄒他始終閉門不出,他將親統大軍南下,阻截朱治軍。而攻克仁城的任務,將由嚴白虎統領烏程之軍來完成,必要時還會邀請許昭參戰。
許昭雖然不願與朱治正面為敵,但是參與攻克仁城,他是十分樂意的。
第二套方案就是以鄒他出城野戰為前提了,一旦鄒他領兵出城,他將尋機將其殲滅,然後趁勢攻克仁城。
為此,嚴毅在組織仁城百姓撤離時,將一支部曲藏在了雲巢鄉的某個偏僻里舍,用以攔截鄒他軍退路,確保能全殲敵軍。
由於擔心被鄒他看出端倪,他只藏了五百人,也就是李醜率領的這支部曲。
為了掩護李醜部,嚴毅軍直到臨近黃昏,才完全撤離仁城,目的就是防止鄒他有充裕時間搜查鄉亭。
而鄒他滿腦子都是偷襲嚴毅,加上天色已晚,竟真的沒有派兵搜查鄉亭,只是重點搜查嚴毅軍的行軍區域。
當鄒他親率大軍離開雲臺寨後,李醜等了兩個時辰,估算時間差不多了,便毅然領軍突襲雲臺。
這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一旦嚴毅無法重創鄒他,李醜這支部曲隨時可能遭受鄒他主力的攻擊。
然而李醜為了軍功,也是顧不了這麼多了,嚴毅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分明是寄予厚望,有意提拔,能否把握機會,就看他自己了。
他差一點就得手了,若非鄒況對鄒他有著絕對的忠誠,拼死抵抗,雲臺寨或許早已易手。
如今,李醜已是騎虎難下,為了儘早攻克雲臺寨,他已親自披甲上陣。
鄒況抵抗得很艱難。
嚴毅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居然在雲臺寨的寨門上做了手腳,使得李醜軍毫不費力地推倒了寨門。
守寨士卒失去寨門保護,無險可守,完全是用血肉之軀抵禦敵軍進攻。
雙方在營寨西門反覆爭奪,戰鬥已趨白熱化。
李醜左臂中了流矢,血染衣袍,兀自領軍猛攻。
就在守軍漸漸不支的時候,鄒他帶著數十騎逃到了雲臺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