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起來,回里舍去吧。”嚴毅揚聲高呼,馬鞭輕輕抽在馬臀上,戰馬迅速提速,往九曲河方向奔去。里舍百姓俯身一拜,抬起頭,默默注視著他離去的背影,良久,方陸續站起,回里舍去了。
不久,嚴毅便在眾騎士護衛下來到河畔附近,翻身下馬,沿著一條連線官道的田間小路,往田野走去。
空氣中瀰漫著溼潤的泥土氣息,以及野草和野花散發出的淡淡清香。
嚴毅抬頭望去,只見一塊塊田畝錯落有致地鋪設在低窪的田野間,阡陌縱橫,形如棋盤。
大多數田畝上都有赤腳的農人在彎腰勞作。
相比那些為豪族耕作的徒附、田奴,此時在這裡耕種的幾乎都是剛分到田畝的百姓和流民。從他們臉上的神情來看,雖然疲憊,精神狀態卻很好,眼神裡閃爍著對未來的殷切希望。
少數田畝尚未壠好,正在用耕牛犁田。
套在這些耕牛牛頸上的犁具平直而厚重,每一副犁具都由兩頭牛拉動,並排而行。
這就是這個時代普遍使用的直轅犁了。
嚴毅站在田埂上看了一會,發現這種直轅犁的耕作方式確實效率較低,而且很耗牛力,不像曲轅犁那般,一頭牛甚至一個人就能夠拉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啊。”他心裡微微一嘆,望著腳下一列列整齊的田壠,問道:“這就是代田法?”
身旁一名司農監的官員回答道:“正是,此法將耕地分為寬深各一尺的畛和寬一尺的壠,最適合土地肥力下降的荒田,第一年將種子播在畛中,以壠上的土鋤入畛中,陪壅苗根。第二年將原來的畛改為壠,壠改為畛,繼續在畛中播種,如此反覆迴圈。因為將田畝分為了耕種帶和休耕帶,所以土地肥力恢復得很快,防風抗旱效果也更好。”
代田法乃是由前漢武帝時期的搜慄都尉趙過總結和推廣,十分適合荒田開墾,嚴毅隨口問道:“此法和普通耕作方法相比,增產能達到多少?”
司農監的官員想也不想地道:“增產大約兩成,有時候會更高。不過此法對勞力和耕力的投入要求比較高,本朝已經推廣不多了,一般是在開墾荒田時使用較多。”
嚴毅惡補了不少這個時代的農業知識,對耕作方法並不陌生,除了代田法以外,更加講究精耕細作的區田法也已在帝國各地推廣,該法能夠有效提高畝產,但對人力物力的要求同樣很高,難以在大規模農業生產中普及。
再好的耕作方法,如果缺乏耕具、秧苗、灌溉、谷種培育、肥料、管理等生產技術上的支援,耕作效率和糧食產量都很難獲得大的提升。
嚴毅心中微微一嘆,再度湧出對曲轅犁的迫切需求。
但曲轅犁也僅僅是耕具的其中一種,要想大幅度提高耕種效率和糧食產量,他還必須在其他方面也做出探索和發展。
而司農監就是他為了實現這一切而專門設立的機構了,是一柄並不弱於其他戰爭工具的攻伐利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