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明君

第7章 孝事兩宮

從馮保手上撬來的司禮監提督太監一職,必須要挑個合他心意的人了。否則手上連個能用的人都沒有。

今天處置個小太監,都還需要馮保首肯,簡直令他骨鯁在喉。

這幅情狀,別說是獨斷乾綱了,要是有人狗急跳牆,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躺在床上,朱翊鈞緩緩閉上了眼睛。

心中思緒卻沒有停止,又想著今日殿上的見聞。

這大明朝當真是千瘡百孔。

宣大有割據之象,中央軍顯然已經失去了威懾。

湖廣敢凌辱欽差,地方上土豪世家兼併勾連之事,也必然到了一個聳人聽聞的程度。

更別提殿上廷議,還有東南倭寇入侵,春稅遲遲收不齊等事,可謂一團亂麻。

如今逢先帝駕崩,萬事穩字打頭,中樞只能相忍為國,一再退讓。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已經到了不得不變法的時候了。

也難怪,內閣幾人根本不信任他這位新帝,不惜瘋狂攬權,恐怕,就是為了藉此壓制各方,主導變法。

想著想著,朱翊鈞就這樣沉沉睡了過去。

……

午睡一覺醒來,腦袋的疲憊感終於一掃而空,神清氣爽。

朱翊鈞大大伸了一個懶腰。

對宮女吩咐道:“為我準備,去兩宮請安。”

他如今有兩位母親,生母李貴妃,宗法上的母親陳皇后。

其實前身很少主動去給陳皇后請安,畢竟不是生母,感情有限。

再者這位陳皇后,一生無子,不得先帝寵愛,甚至常年居住在別宮。

既無勢,又無情,前身自然去得少。

但如今既然要立孝子人設,當然要孝事兩宮,一個也漏不得。

所以他當先便去了陳皇后處。

結果朱翊鈞到了殿外,竟是被女官擋了下來。

“殿下,皇后娘娘悲痛過度,好兩三日沒休息了,太醫用了藥,方才睡下。”女官恭謹道。

朱翊鈞無奈。

總不能讓人強行給人叫起來,讓他請安吧。

最後,他只能在宮外遙對陳皇后,做足了一番禮數,轉身離開。

而後徑直去往李貴妃處。

李貴妃這邊,他倒是來得勤,宮女太監也知道他此時要來,直接將他引了進去。

朱翊鈞到的時候,李貴妃正拿著奏疏翻看。

李貴妃在寢宮一身常服,卻難掩秀色。

能作為宮女被先帝挑中,入了後宮,除了顏值,也別無第二個原因了,如今不過二十八九歲,正是風華不減的年紀。

朱翊鈞輕喚了一聲:“孩兒問孃親安。”

見自家兒子來了,李貴妃合上奏疏。

扭了扭肩頸,笑著道:“但凡你像今天一樣爭氣,孃親怕是能長命百歲。”

李貴妃如今實際上把持著後宮,人心歸附,文華殿內外發生的一切,第一時間就有太監宮女彙報了。

往日浮躁調皮的兒子,今日竟然出乎意料地得體。

她可是聽說散朝時,有不少大臣當眾誇讚她兒子有人君之相,讓她回味了好半天。

朱翊鈞自然知道該說什麼哄女人開心:“有賴母親耳提面命,今天才沒給母親丟臉。”

李貴妃輕輕將他扶起,臉上笑容更甚。

吩咐宮女上些點心後,又回過頭看看向自家兒子:“聽說,你在殿前還鬧了點事端出來?”——注1:內閣制度確立後,也只能坐等皇帝選擇一部分奏疏送過來,才能票擬。後來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有了官員上疏的同時要以揭帖的形式抄送內閣一份的慣例,但只是讓內閣預先了解其內容,並不能直接處理。但此後內閣權勢一度加強,到了穆宗時,託付政事給高拱,我查此時的實錄,奏疏就已經是先到內閣,票擬後再呈遞到皇帝處了。至於再後面的張居正時期,內閣更是說一不二,給萬曆皇帝看,更多是作為“治政教材”之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