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紀元

第5章 桃源村(三)

身份發放完畢,村長看了眼手腕上的梅花表,道:“現在是八點三十分,你們上午可以在村中隨便逛逛,中午各回各家吃飯。”

丁時問:“村長,我去你家吃飯?”

村長點頭,道:“我兒媳燒的菜可好了。”

村民們先行離開散去,玩家們互相之間不太熟悉,客套幾句後分別進入村中。

桃源村總體看類似彎月,中間是一條小溪,村民們沿溪而居,溪邊各有一條兩米寬的土路。這片區域是村裡的核心地帶。還有30%的村民零散的分部周邊,極南的村民和極北的村民之間直線距離超過四公里,路程七公里,其中有兩公里是丘陵山路。

村中心有理髮店,腳踏車打氣修理店,飯館,小學、村部、供銷分社,還有村長的家。村長家附近是小學,小學和村長家之間是圖書館。

丁時非常驚奇,雖然圖書館不大,但是這個年代,有圖書館的村子可謂少之又少。圖書館只有一層,靠牆放了一個書架,瀏覽目錄後丁時才知道,圖書館是系統特供。

丁時抽出桃源村志之三娘傳,在長椅上落座翻看,書中記載了和桃源村、三娘、祭祀有關的一些人與事。

民國初年,桃源村出現了一條會吃人的大蛇,初只吃牲畜,後開始吞吃活人。民眾們剛開始是敬畏崇拜,後變為不死不休。在村長懇求下,縣民團派遣了20名火槍隊找到大蛇的巢穴,在此地伏擊大蛇,但是子彈打在大蛇身上,根本無法破防,反而有兩名隊員被捲進蛇窟中。從而有了蛇妖的說法。

道士來了,道士死了,和尚來了,和尚死了。火燒,毒藥,石灰什麼辦法都用了,但桃源村的人始終無法解決這條蛇妖。至於雄黃?其實蛇不是很怕雄黃,說效果還不如用大蒜。

村裡有個姑娘叫三娘,年芳16,和一位縣城男子兩情相悅,結下親事。未曾想,男方來接新娘時,隊伍遭遇大蛇襲擊,新郎被大蛇吞吃入腹。

三娘聽聞噩耗,哭出血淚。時值一名乞丐路過桃源村,在三孃家討了一碗水,聽聞三娘遭遇,臨走前給了三娘一包藥粉。

當夜,三娘穿上新娘服,服下藥粉,鑽進蛇窟,進入大蛇巢穴,將自己埋入一個小洞之中。

七日後,三娘借月光化為殭屍,破洞而出,與大蛇展開血戰。大蛇無法絞死三娘,三孃的利爪也無法穿透蛇身,雙方廝殺一天一夜,驚動了桃源村的父老鄉親。大家舉火把來看時,只見那大蛇首身分離,竟被三娘活活的咬斷了七寸。三娘一身嫁衣化成布條,躺在地上,無聲無息。

大家感念三娘之恩,於是將她收斂入棺。未曾想數天後,三娘破土而出,咬死了不少家禽。在大家束手無策時,尋找死道士而來的道士師父到了桃源村。這名道士法力高深,將三娘封入棺木,接著用表文上告天庭,請封三娘為土地神,再建三娘廟為三娘蓄香火,以解決這個麻煩。

道士經此一場,元神大傷,於是就在山上住了下來,這也是桃源山白雲觀的來歷。

簡而言之:就是三娘變身殭屍復仇的故事。

為了祭奠三娘,也為了安撫三娘,道士留下了祭祀方法,神女是化解三娘怨氣的關鍵環節。按照道士所說,在神女代替三娘成婚的六天時間,三孃的神魂會一直留在神女身邊,由此慢慢的化去神魂中的凶煞之氣。百年之後,三娘將真正成為當地的土地神,保佑桃源村風調雨順,人丁興旺。

即使在最艱難的年代,桃源村仍舊偷偷摸摸的進行祭祀活動。

丁時合上書,不知道如何評價這個故事。它不是傳統意義的恩怨故事,因為三娘除害後也成了害。也沒有教育意義,沒有任何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沒有任何值得敬佩的地方。

把書放回去,丁時被另一本書吸引,書名‘鬼論’,正打算抽出來看看,外面傳來吵鬧聲。走出去一看,只見李嗣被幾個村民堵在路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