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藩籬,越過迷霧,得見新的世界。
何苦作繭自縛,不得開心顏呢?一兩清風二兩酒,三抔清溪四海去,自是詩道最上乘。
一覺醒來,神清氣爽。
河南道一行,甚值。
他的阿月還真是有一顆七竅玲瓏心,格外通透。
阿月用意,他怎能不知。
李白一改迷惘困頓,遊山玩水,談天說地,攜岑勳與潁陽山居重逢了元丹丘。
司馬承禎是前輩論道,而元丹丘則是同輩相交,這場小聚便更加隨性富有趣味。
山中清幽雅緻,百花正盛,蟬鳴鳥叫,酒香劍鳴。
李白舞劍,元丹丘相和,快哉快哉。
酒酣耳熱,此意最闌珊。
李白放下那把明月劍,手執酒杯,朗聲出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一開口,便是千古之句。
狂放不羈,大氣磅礴。
元丹丘揮手,招來一旁的小童吩咐幾句,小童執筆記下了這場從此刻起便會被歷史銘記的山間小聚。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李白身形微微踉蹌,肆意笑著,將元丹丘和岑勳杯中蓄滿美酒。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李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反覆高呼重複著“與爾同銷萬古愁!”
清風依舊吹拂著,暖陽透過枝繁葉茂的縫隙灑下斑駁光影,隨意的山間小聚,不再平凡。
元丹丘和岑勳看著童子執筆寫下的《將進酒》,相視一眼,皆是震撼。
酒後的李白,才情如泉湧。
這篇《將進酒》註定流傳千古。
而不論是元丹丘,還是岑勳,都會因這篇《將進酒》在歷史的洪流中得以留下自己的名字,不會成為一顆沙礫。
“喝!”
“與爾同消萬古愁!”
元丹丘和岑勳心中豪氣沖天,起身,與李白繼續痛快暢飲。
放浪形骸,似山間野仙。
暢快,滿足,酣暢淋漓。
元丹丘和岑勳不約而同篤定,與李白對飲,是人生一大幸事。
一篇詩,一斗酒,一曲長歌,一劍天涯。
雖是山中小聚,但那種撲面而來的浪漫瑰麗大氣磅礴的感覺就好似是在李白的引領下訪名山,遊江河。
李太白,不愧是李太白。
此間,唯有李太白。
鼾聲漸漸響起,蟬鳴也不知何時悄悄降低了聲音,彷彿生怕打擾到這場無與倫比的山間小聚。
千古佳句,旁人苦苦思索不可得,一字推敲,耗盡心血。
而李太白,天馬行空,信手拈來。
天才,唯有這樣一個解釋。
酒醒之後,這篇《將進酒》已經傳遍了河南道,不出多時,大唐盡知。
李太白之名,如花團錦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