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彷彿,扶蘇天生就懂得悲憫。
睿智且仁愛的君王,是天下萬民幸中之幸。
她要做的,就是吹散縈繞在仁愛底色上的陰雲霧氣,使扶蘇仁且明。
有學識,有眼界,有獨立的判斷,不會輕而易舉的為人所動搖。
“不能。”蓀歌依然坦誠相待。
扶蘇愕然,雙眸中瀰漫著枯枝落雪的茫然不解。
“那為何……”
“那為何……”
扶蘇嘴唇翕動,喉結上下微微滾動,卻始終沒有問出口。
許是不知如何問,又許是心頭疑惑太多。
“你想問那為何還要付出巨大的犧牲只為一統?”蓀歌接話道。
扶蘇頷首。
蓀歌見少年稚嫩的面龐上罕見的流露出冷峻之色,恍若青松屹立不倒的孤山上綿延著的寒冰堅霜。
少年頭一次的堅毅,仍是想到了黎民百姓的苦難。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扶蘇,你比你父王幸運,你生在咸陽宮,長在咸陽宮,你十餘年所見,是大秦無往不利的雄師,是巍峨連綿的宮殿,是秦姓羋姓賦予你的尊貴榮耀,對戰亂之殘酷,皆如風吹過耳,浮雲遮目,終覺淺。”
“你父王年少在趙國為質,他東躲西藏只為了活下去。”
“親歷了諸侯割據下為了土地為了人口戰亂頻繁,民不聊生,惶惶不可終日。”
“六國不滅,戰亂不熄,他想用一場戰爭結束所有的戰爭。”
“這是他的畢生信念。”
“退一萬步講,哪怕不是秦滅六國鑄就大一統王朝,天下也不該再似過往數百年那般分裂動盪了。”
“大一統後,戰亂硝煙會不會停止,百姓能否安居樂業,那得看這天下之主如何治理這個新興的廣袤國家。”
“但,統一是興盛的前提和保證。”
“統一後,或許在短時間內,黎民百姓依舊無法擺脫疾苦,但只要君王順應大勢,勤政愛民,盛世總會到來。”
“邦國林立合而為一後,百姓總有個盼頭。”
“這就是為何要滅六國,為何要統一。”
“爭的不僅是權勢、國土、人口,更是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
“有秦王的私心,亦有天下大義。”
“大一統王朝,自秦始,終在神州大地綿延千萬年。”
“扶蘇,外祖不知你能否全然聽懂,但外祖希望你時時刻刻記住這番話,假以時日,總能琢磨透。”
秦二世而亡,皆言天下苦秦久矣。
老百姓苦不堪言,憤而反秦,是徭役苛政是大秦改革步子過大。
可同時也不僅僅是老百姓反秦,大秦統一的時間尚短,各國舊貴族依然存在,對於六國貴族餘孽來說,是國恨,是權力的喪失,有機會必反。
這些問題,是秦王嬴政、是扶蘇,乃至大秦的繼任者無法迴避必須解決的。
問題解,則天下安百姓安,盛世至。
扶蘇似懂非懂,無意識緊皺著眉沉思。
時間,緩緩流淌。
羋華神情僵硬,眸子不自然地低垂著,修長的手指繞著衣衫,勒出一條條印記,仍未察覺,時不時自以為隱晦的偷瞟蓀歌一眼,又快速低下頭,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
羋華表示,她有點兒擔心自家父親的精神狀態。
想必擁有這種精神狀態的父親,肯定沒煩惱日子美滋滋!不像她,她現在都要愁死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