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

第218章 三個致命問題全沒了

由於齊瑞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生產線技術限制,一臺歸真的裸車實際製造成本,在5.5萬左右。

也就是說,大唐重工每賣出一臺歸真,只能賺4999元,而且考慮到銷售成本和售後成本,可以說基本就不賺錢。

因此賣車,在張晴制定的整個商業模式中,完全不屬於盈利環節,它是真的只是透過交個朋友的方式,在推動換電模式。

一旦大量的使用者開始使用歸真,盈利才可能開始。

首先是電池租金,寧德時代在經過成本分析後,幫大唐重工代工鈉電池的報價是300元/wh,大規模製造的成本,確實能做到比磷酸鐵鋰電池低50%左右,

甚至在形成更完善、更龐大的產業鏈後,還有進一步壓縮的空間。

但目前來說,一個80kwh的電池包,成本是2.4w,按照400/月的租金來算,大概需要5年才能收回電池成本。

不過因為固態鈉電池的迴圈壽命,比液態鋰電池要長一倍多,用了5年的納電池遠沒有到報廢的時候,如果維護得當,一直使用慢充,理論上用個12年健康度才會掉下90%,

而且健康度掉到90%以下,還能用來儲能,繼續發揮差不多十年的餘熱。

所以賣電池包的長期利潤,至少在三倍以上。

只不過這個利潤,屬於細水長流的型別,要五年後才能開始躺賺。

但康馳其實根本不用等這麼久,等市場形成一定規模後,他只要把專案估值,賣一部分股份給叄桶油和電網,就能回籠一大筆資金。

等於是把將來能賺到的錢,提前取出來。

所以康馳巴不得所有車企,都紛紛響應號召,向市場推出換電車型,一起把蛋糕盤子做強做大。

其實除了賣電池,換電站同樣也能帶來巨大的利潤。

電網給他們的谷時電價是0.16元,意味著他們每賣出一度電,差不多就能賺1元。

如果每輛換電車,平均一個月用‘兩箱電’,就能帶來至少160元的收益。

如果換電車型能夠全面普及,保有量上升到以1億為單位的話,那光是賣電,每個月就是160億的收益,

扣除掉換電站的運營成本,一年的利潤也絕對超千億。

而且,這還只是按照一箱電,只有80度電的最低標準來算的。

如果算上將來必然會出現的大型電動卡車,再以大卡車一個月普遍上萬公里的里程來算的話,這個利潤空間絕對更加勁爆!

因為華國目前有足足1389萬輛營運貨車,每月行駛總公里數超千億,承擔著75%的貨運物流任務!因此在大唐重工釋出會結束後,第一時間意識到康馳這塊鈉電池和換電模式,可能帶來巨大能源變革的,並不是乘用車市場,反而而是華國重汽、東風重卡、福田汽車等卡車製造集團!華國重汽董事長杜軍昌,立即召集了一眾高管和工程師,在會議室內進行了電動重卡的可行性分析。

“300wh/kg能量密度,800kwh的電池包租賃模式,加上換電模式……”

當杜軍昌陳訴完剛剛大唐重工釋出會的主要內容後,所有人頓時都意識到了這件事對重卡市場的重大影響。

眾所周知,電動車開得越多越省錢,那卡車一個月動不動就上萬,甚至三四萬公里,造一臺電動卡車豈不是省錢到飛起?但事實是,雖然各大卡車製造商也有研發製造電動的中重型卡車,但壓根就沒什麼人買。續航、重量、價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