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

第235章 極限測試

康馳在東陽設計銀鶴的時候,因為沒有風洞實測的條件,所以只進行了幾次計算機模擬模擬測試,

而固定翼狀態下最考驗的,就是機身的設計是否符合空氣動力學,因此康馳最擔心的,反而是這項毫不起眼的測試。

不過翱鷹基地就有個風洞實驗室,因此在實際測試之前,康馳先讓人把銀鶴拉到風洞實驗室,進行了一次風洞測試,確認測試結果和模擬模擬的偏差在可接受範圍內,才重新把銀鶴拉到了試驗場。

既然風洞測試都過了,那這項測試其實也就基本沒什麼懸念了。

在雙電機足足3000匹全開的情況下,銀鶴的滑行起飛距離,僅僅只用了67米,而在滑翔降落的時候,透過電動機逆轉剎車,更是實現了23米剎停的驚人成績。

這讓蔡耀斌對這架銀鶴是越看越順眼,如果不是最關鍵的空中變形測試還沒過,他估計立馬就要向康馳砸訂單了。

當然,哪怕接下來的空中變形出現了意外,他肯定也會不留餘力地支援康馳繼續這方面的研究,這不僅僅是出於對康馳本人的信任,更是對這款飛機的喜愛。

“準備進行空中姿態轉變測試。”

“收到!”

隨著測試環節的推進,終於到了這款飛機最核心的功能測試了。

為了觀測銀鶴在空中變形的過程及穩定性,測試組還安排了一架k8教練機伴飛拍攝,並將傳輸在了指揮室的大螢幕上。

“報告塔臺,目前時速300km,飛行高度2234米,開始執行飛行姿態切換程式。”

隨著李向南開始執行操作,銀鶴機翼上的兩個垂直於地面的兩個電機,開始緩慢地進行九十度的旋轉。

傾轉旋翼機在螺旋槳改變朝向的時候,風力的變化會讓整個機身所要面對的氣流環境,變得極端不穩和複雜,如果機身的穩定性不夠,很容易就會發生劇烈晃動,甚至翻機、失控。

不過銀鶴機身穩定系統的表現,和往常一樣可靠。

透過對機身狀態以毫秒為單位的實時檢測和調整,銀鶴的機身穩定性一直保持得非常完美,一點稍大幅度的擺動都沒有出現。

大約過了二十秒後,銀鶴終於完成了由直升機狀態轉為固定翼轉態,風阻的降低以及動力方向的改變,也讓銀鶴在同等功率輸出的情況下,速度飆升。

“報告塔臺,我們已經順利切換至固定翼飛航模式,目前時速460km,飛行高度2323米。”

“成功了!”

“一個模式切換直接讓直升機飆到了時速460km……傾轉側旋翼果然厲害!”

“康總威武!”

“沒想到我們竟然也有空中變形金剛了!”

“……”

聽到李向南的彙報,整個指揮室頓時就被歡呼聲給淹沒了。

“康總,恭喜了!”

蔡耀斌也不禁有些激動地看向康馳:“雖然電動飛機在一線的穩定性和扛干擾能力還有待測試,但在邊防巡邏、兵力快速運輸支援、後勤補給等方面,這款飛機絕對有著非常巨大的潛力!”

康馳:“……”

只能說,不愧是裝備採購部的領導,這麼快安排好了應用場景,連上一線可能存在的問題都開始考慮了。

估計他都快忘了,康馳本來造這臺銀鶴,其實是為了有個便捷的私人交通工具……

“嗯……我覺得我們還是先別高興地太早,接下來還有很多測試呢。”

“說的也是。”

在蔡耀斌回頭繼續看向大螢幕的時候,康馳的眉頭卻開始微微皺了起來。

切換成固定翼後時速上升到460km/h,這個資料似乎和他預想中的有點不太符……——能從直升機變成固定翼,自然還得從固定翼變成直升機。

而在這個測試中,銀鶴也終於出現了測試以來的首個問題。

不過問題不是很大,主要是因為形態變化導致飛機的動力和速度驟降,於是出現了小幅度的失速下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