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漢矽業的未來經營上,康馳提出了“穩國內,拓國際”的大方向,而在科研方向上,康馳則主要讓研發團短期內先對滾磨、切割、倒角三個環節進行裝置改良,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良率以及國產化率。
這幾個環節的裝置都是國內兄弟企業研發的,雖然能用,但技術水平上,依然還有一定的差距,
康馳也向他們逐一指明瞭改良方向,具體的細節則讓嚴輝負責把控,遇到難題打電話給他就行了。
至於更遠期的目標,則是跳過第三代,直接研究第四代半導體材料,比如氧化鎵、氮化鋁、銻化鎵等等,
不過這個計劃康馳只藏在心裡,暫時沒向嚴輝透露,免得他又激動地睡不著覺,天天打電話催他……
如此一來,康馳終於又能當甩手掌櫃了!
就在康馳處理完大漢矽業的事情後,方啟明那邊也傳來訊息,他們成功以1180萬的價格,拿下了那個度假村的30年開發權,並且專案也順利透過了貸款申請,只付了30%的首付。
於是在康馳回到東陽後的第三天,這個打著大秦光學研發基地旗號的度假村,就正式開始進入了改造階段。
而康馳這段時間,則一邊親自監督施工單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設想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則是利用學習機,瘋狂地學習頁岩油開採的相關知識。
說起頁岩油,就不得不提目前全球頁岩油開採技術最成熟的m國了,他們曾經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就被駱駝他們禁運過石油。
這一年,他們的gdp下降了5.7%,工業產值下降了15.1%,經濟遭受重創。
雖然後來透過各種卑鄙手段,他們又重新掌握了石油霸權,但害怕重蹈覆轍的他們,還是在08年的時候發起了一場頁岩革命,由此從石油進口國,一躍成為了石油出口國。
而m國開採頁岩油的方式,主要是採用水力壓裂法,即往頁岩層打根管子,然後高壓注入大量的水,透過水壓讓岩石破裂,擠出裡面的油氣。
經過這些年的技術積累,壓裂法已經被他們發展得比較成熟可靠了,開採成本基本控制在30-50美元之間,當國際油價高於這個開採成本的時候,頁岩油的價值就開始發揮出來了。
至於我們華國,其實也有一定的頁岩油開採技術,只不過相較於m國依然落後一些,加上地質結構不同,成本普遍要50-80美元,甚至更高,而國際油價大多時候,其實也在這個區間,所以確實不如直接買來得划算。
但這項技術,其實也不是說買划算,就不用研究了,
試想一下,作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的我們,如果能把頁岩油的開採成本也降低到30美元,駱駝的土豪們還敢動不動就減產,把石油賣這麼貴嗎?
所以技術這東西,你可以不用,
頁岩油這玩意,也可以不急著開採,但你至少得有!
不然賣你多少錢,都是看別人心情,自己沒一點議價權,只能任人宰割。
不過頁岩油的開採,除了成本上的制約,其實也還有幾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導致的華國一直沒有下定決定,往這邊發力。
首先就是水力壓裂法,需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
據估計,每口頁岩油井需要消耗大約1.5萬立方米的水,這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一天的用水量。
其次,這些水壓下去後,也容易汙染地下水資源,同時也可能會引發地震、地面下沉等地質災害。
最後,裂壓法只能擠出比較容易擠出來的那部分油氣,當容易擠的油沒了後,就得立馬換個地方重新鑽井,非常浪費。
瞭解完m國的裂壓法後,康馳果斷放棄了這種原始而粗暴的開採思路。
他是有系統的男人,何必非要跟著老m的思路來走。
他完全可以大膽假設,小心驗證。
假如讓某個科技極其發達的文明來開採頁岩油,他們肯定能想出無數個採集方案,隨便拿出一個,都肯定完虐裂壓法。
所以康馳只要以科幻的思維,大膽地假設一個方案,並逆向推演出這個方案的最原始版本,然後造出來進行升級就行了。
而說到科幻+採礦,康馳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採礦機器人。
透過機器人收集資源,應該是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最常見,也是最貼近現實,最容易被實現的。嗯,也不一定得是人型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