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第57章 偷樑換柱

李承志考慮的是眼下。

如果等到糧食吃完,朝廷平叛的大軍還不來,或是叛亂還未平定,總不定把這些僧民攆散吧? 但有了錢,就完全不用擔心了。

亂的只是涇州一地,崆峒山往西的涼州安定如常,隨便熔掉兩座銅像,也能換來兩千石以上的糧食,省著點,能吃半個月了。

膽子大一些,多熔掉幾座,眼下緊缺的戰馬、鐵料、弓箭、刀槍,豈不是都有了?

再大一些,拉幾千斤銅到涼州,僱些涼州門閥家的私兵來平亂,也不是不可能……

他捏了捏下巴:“栽贓給印光或是印真行不行?”

李松渾身一顫:“郎君,還有數千僧民啊……”

意思是印光印真好辦,殺了就是了,但總不能把那五六千僧戶也全滅了口吧?

不能偷? 那偷樑換柱呢?

換成木頭或是石頭的肯定不行,都不用砸開看,用手指敲一敲就能聽出不對來。

但換成鐵的,好像就沒這個問題了。

反正自己也要鍊鋼……

李承志的眼睛越來越亮,越來越亮……

李松頭上的汗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郎君,後患無窮啊!”李松顫聲說道。

李承志真要敢把佛像熔了,不說朝廷,全天下的和尚都不會放過他……

“你懂個屁?”李承志罵道。

他猶豫了一下,再沒往下說。

這件事幹系不小,不到真正要做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走漏訊息。

不論其它,他眼下手中的這近萬人,有膽子熔佛相的,估計沒多少。

官府降不降罪倒是其次,主要是迷信,怕神仙降罪遭報應。

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

再一個,就算要偷樑換柱,也得先問問,當初鑄造這些銅像的模板還在不在。

不然真心不好換……

想到這裡,李承志又猛的一擺頭:“嗯,回!”

“啊?”李松愣了一下,“不是說要看鍛甲的地方麼?”

“不用看了,就這裡!”李承志指了指大殿後的那片空地。

李松一聽就知道,李承志還沒對這些銅像死心。

他急的抓耳撓腮,一時情急,竟不知道該怎麼勸。

一個不好,就是大禍啊……

但下了山之後,李承志就像是忘了這件事一樣,再沒有提過。

李松才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

……

又過了三天,宋家的鄉民才算是全部遷移到了山下的僧莊。

李家還需要三天。

瑣事也不少,比如統計、安置、編鄰,遴選臨時的鄰長、里長等等。

李承志將這些事情全部扔給了宋禮深,又給他派了李家堡的兩個戶吏給他當助手,算是提前讓他實習怎麼當好族長。

除此外,李承志讓李松抓緊時間組訓兵卒,整編丁壯。

要求是:兵在精而不在多!

其實是李承志對那些骨瘦如柴的僧民沒信心。

說是丁壯,但體重超過一百斤的,連一半都沒有。

整整一千兩百僧丁,李承志只挑了個零頭,與李家、宋家的七百餘丁壯編為一軍(一千人),由李松擔任軍主。

副手是李柏和李豐,各任旅主(五百一旅),以下的隊主(一百一隊),全都是由李氏頭目擔任主官。

就連李彰、李顯、李昭、李亮這樣的小字輩,都是隊主。

宋家的幾個頭目全都擔任的是副職,但象徵意義要大過實際意義。

這也是為了給宋氏一族一些念想,頗有些“將功贖罪”的意味,不然連這幾個副職都不用給。

沒有正面談過,但偶爾說起涇州的戰事時,宋禮深和那兩個鄉老竟然勸李承志起兵討伐。

並稱宋氏丁壯可任先鋒,要是這四百不夠,從青壯裡再選四百出來,也不是不可以……

李承志哪能聽不出來,宋家這是準備拿這些待罪的丁壯,甚至一半族人的性命,來換取宋氏的香火延續……

開什麼玩笑? 從涇州傳來的訊息看,叛亂的賊人怕是已達十萬之數,十中取一也至少有上萬亂兵。

拿一千對一萬? 你宋家人不想活,我李家人可沒想送死。

當場就讓李承志給懟回去了……

同時,他又打起了另外的念頭:既然連死都不怕,那敢不敢拆佛像? 不過時機還不到……

組織架構算是暫時立了起來,當天,李承志下了第一道命令:徵收鐵器!

除了菜刀,其餘的全部上交。

包括鐵鍋、鐵鏟、鐵犁、糞叉、鋤頭……

李承志自己沒有了解過,但根據李松的估算,只是李宋兩家,至少就能收集到上萬斤鐵料。

因為家家戶戶都有鋤頭鐵犁,一半以上的民戶家裡都用的是鐵鍋。

五百餘戶,平均一家收二十斤,也有上萬斤了……

也是因為大魏朝不禁民間開採鐵礦以及冶煉鐵器,甚至連刀兵都不禁,所以民間冶鐵業極其發達,鐵器也非常便宜,家家戶戶都能置辦的起。

李承志算了一下:鐵料是現成的,不是熟鐵就是生鐵,用的又是坩堝鍊鋼法,不會有多少廢料,撐死了也就損耗兩成,而且邊角料也可以反覆利用,那就差不多能鍛八千斤的鐵甲。

但一套全身的布甲至少要用鋼板三十斤往上,算下來,也才是兩百套過一些。

別說李承志之前計劃的三百重騎,他連三百重步都武裝不起來。

這缺的有點遠啊……

怎麼辦? 李承志不得不再次打起那些銅像的主意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