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科技樹振興中華

第17章 準備接手汽車工廠(十分感謝所有打賞我的書友)

1938年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車別克y job船型車身,複雜曲面構建的流線型車身,都是此後幾十年廠商模仿的物件,y job還第一次引入黏土模型技術,使汽車外形更加靈活,該技術一直沿用至今。

汽車技術進步主要在發動機、燃料、潤滑油方面,也促進了合成橡膠發展;德國從煤中提煉合成燃油,歐、亞許多地區採用發生爐煤氣,也有地區使用酒精代替汽油。而周文華現在才穿越在1931年10月份,

他感覺自己還是有機會,給予這個時期的國內的汽車製造工業,作出一份貢獻的。

在看完《汽車修理術》之後,他也是打算先把福特公司的流水化生產線的技術,給帶進來國內。

工業得以發展的前提是工廠的設立和壯大,在民國時期也是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工廠。

但很多工業並沒有發展起來便倒閉了,因為此時國內的民族工業依然處在洋人的資本體系,和本國落後的體制的雙重打擊之下,從而讓不少的新興工廠和企業倒閉了。

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13日,《民國日報》也是登報了關於研製國產汽車的先河的工廠,就是遼——寧迫擊炮廠的民生工廠,軍轉民用。

正式開始轉型為研製國產汽車的工廠。

為了研製汽車,在財力上當地政府給予了極大的支援,把迫擊炮廠結餘的差不多5萬元國幣,全部用來選購汽車研製發展的原材料,和給予工廠裡面的汽車技術人員的研製經費。

但是要從零開始來研究汽車的製造,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所以這家第一家汽車工廠的背後話事人某少帥,就從米國那裡購買了一輛“瑞雪”號的整車作為樣車,來讓工廠裡面的技術人員,和師傅來進行拆解研究,

在拆解外國汽車再進行組裝的基礎上,從摸著石頭過河,從而瞭解了國外的汽車零部件的設計和研製方式,從而為我國自主製造汽車奠定了基礎。

可惜這家國內第一家汽車工廠,卻是隻能夠生存研製出卡車。

而且好景不長,在1931年下半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民生工廠在失去了大金主的支援研製之下,也是遭受了破產,從而導致了之後國內再也沒有研發,或者製造過的國產汽車出現,全部都是依靠國外進口。

所以周文華在昨天晚上看到了自己的父親,居然還一家汽車工廠之後,他頓時就滿面訝異了,然後,他也是開始在思考和研究如何來經營這一家汽車工廠。

他父親的這一家工廠,其實大部分都是給洋人組裝汽車的代加工廠,還包括了一些維修汽車的專案在裡面。

所以不是擁有屬於自己的自主研發能力的國產汽車工廠。

而周文華則是要把它改變成為像福特那樣的流水線生產,

他要把國產汽車製造業,在這個時代給提前一點,即使是在日後的戰亂時代,也能夠保留一些技術基礎下來。

所以在吃完早餐之後,

他就準備去父親的汽車工廠那裡,

而這個時候,管家劉興,卻是來向他彙報,已經找到了洋人的武器裝備賣家,還有他已經按照吩咐招聘了12個身材強壯,身家清白的青年回來,準備當週文華的保安隊伍成員。

這些青年都是練家子之人,所以赤手空拳之下,還是能夠以一人打二,或者是打幾個敵人的。

聽完之後,

周文華也是立即讓管家劉興,安排好這些人的住宿,和吃飯的飯堂。

而他卻是依然在自己父親的那幾個保鏢的護衛下,乘坐上汽車,繼續去父親的汽車工廠那裡,進行參觀和接收那裡,準備進行改造了。

第一家國內研製生產的國產汽車企業,也是將會從他的改造,從而提前出現。

推薦朋友寫手們的書《大明:這個武宗我當定了》,《他的惡魔仙子》,《從靖康開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