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四億年開始的蟲群進化

第81章 墨囊

似乎是想要表達那些形似直螺角石的個體將沙土大量潑灑而出,讓水變得渾濁,以讓以視力為主要感知方式的奇蝦巢群失去視野。但這樣的方式效率必然是低下的。其不大可能能將奇蝦巢群逼到這種程度。林易猜測,對方或許只是想表達把水搞渾這一點。

而這一點,與頭足類的身份聯絡起來,就讓林易不由得想起了後世頭足類的黑科技之一,噴墨。

頭足綱分為鸚鵡螺亞綱與蛸亞綱,而雙方可以簡單的由有沒有包裹在體外的殼來區分。角石類,也包括組成巢群的直螺角石,都是鸚鵡螺亞綱的成員。

與可能在寒武紀就出現的鸚鵡螺亞綱相比,蛸亞綱出現的晚一些,大概在石炭紀時才出現。

但蛸亞綱的成員如章魚魷魚,具備的黑科技也最多。高度進化的智力,驚人的變色能力與墨囊讓它們在苟命這方面登峰造極。

自白堊紀末大滅絕,菊石被一波送走後,剩下的頭足類,多樣性最高的就只剩下蛸亞綱。

而鸚鵡螺亞綱,在玩的比較花的菊石去見了七個老黑之後,基本也就剩下了那些角石那邊傳下來的氣室和噴水推進系統等等了。

作為鸚鵡螺亞綱的老祖宗,角石類更不可能玩出什麼花的,想要整出墨囊結構來,還得再進化個兩億年半。

更何況,在這個時代,作為主流生態位掠食者的角石類也沒有進化出類似能力的需求,也就意味著如果直螺角石巢群真有類似的品級,必然是自主基因編輯而來。

而現在林易的基因編輯能力有限,他不認為直螺角石巢群的基因編輯能力能好到哪去。像幽蛸角石那樣改改觸腕已經是極限。

但自爆角石的存在卻又說明事情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那套製取並儲存鈉的結構,其基因序列想要編輯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也就是說,直螺角石巢群可能真的具有墨囊,能噴灑大量墨汁至海水中,阻礙敵人的視線。

或許是直螺角石巢群分析了奇蝦巢群三眼赫德蝦的基因序列,讓它們有了針對性的進化方出了墨囊結構,大範圍噴灑來限制奇蝦巢群的視野。

至於直螺角石們在墨汁間如何確認敵方位置,林易不得而知。起碼目前在直螺角石巢群所有品級的基因序列中,都沒有發現相關的基因片段。

但讓他慶幸的是,自己已經開發出了基於原始母巢發聲器官的回聲定位系統,某種意義上也不會受到直螺角石巢群噴墨的影響。

不過,他更好奇的是,自己所表現出的,也是以視覺為主的感知方式,為何直螺角石巢群卻從未派出這種具有噴射墨汁能力的品級。

甚至,對方的漂浮母巢中也不含有相關的基因序列,這讓林易更為好奇起這些具有噴墨能力的品級的來歷。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