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母巢身側拱衛的兵蠆張大鐮肢,迎向圍來的奇蝦,擋在它們身前,晃動著鐮肢上叢生的刃刺,試圖讓這些奇蝦知難而退。但它們卻彷彿沒有絲毫畏懼,大張著頭部下方的一對爪狀附肢,直向著兵蠆衝來。見狀,林易也不再留手,兵蠆一對鐮肢猛然合攏,夾向迎面而來的奇蝦。
即使暫時叢集,這些奇蝦也不會有多麼密集的聯絡。以它們此前表現出的不算太低的智商,其中一隻被殺死,其餘的自然會散去。
作為早期的泛節肢動物,奇蝦的體節並沒有完全節肢化,身軀的外骨骼並沒有兵蠆的原模版-羽翅鱟那麼堅固,鐮肢上叢生的鋒利刃刺齊根刺入,組織液翻湧而出,讓這隻奇蝦痛苦的掙扎了起來。
鐮肢用力一夾,刃刺隨著鐮肢的運動如鋸般割開血肉,竟硬生生將奇蝦較為柔軟的身軀撕扯成兩半。
半截殘軀上的葉片狀泳足仍在擺動著,但失去了保持平衡的尾葉讓它只能像失速的飛機,打著轉向下墜落。
但這一下,其他的奇蝦卻並沒有像林易預想的那樣,一鬨而散。而是當即發了狂,張大附肢,猛然撲向其餘的兵蠆和中央的漂浮母巢,不顧一切的迎向兵蠆大張的鐮肢。
見到這一幕,林易只覺不好。奇蝦是不可能具有如此高的組織性的,更不可能會有“為同伴報仇”這種只有社會性生物才會有的想法。
但如今,大量奇蝦同時瞬間做出反應,只有一種可能-它們,也是一個真社會性巢群!隨後的行為更是驗證了這一點。這些奇蝦竟然兩兩成群,暗中配合。
一隻用頭部下方的附肢鉗向兵蠆鐮肢的根部。而另一隻則趁機繞到兵蠆身側,用附肢鉤住兵蠆的身軀,口部狠狠咬下!
射齒目,顧名思義,具有放射狀,被稱為口錐的口器結構。
口錐由一圈重迭的齒板組成,並且可能是整隻奇蝦身上最硬的部分,後世就有不少儲存為浮雕形式的立體化石。
據推測,這些口錐能整體向外“綻放”,再如同血滴子般合攏,斬下中小型獵物的頭顱,或在大型獵物身軀上製造出恐怖的傷痕。
這些奇蝦的口錐呈現四放射狀,也進一步證明了它們是一種赫德蝦類。
而兵蠆脫胎於羽翅鱟的外骨骼也難以與奇蝦渾身上下最硬的一張嘴匹敵,立即被啃出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痕,湛藍的鱟血翻湧而出。
而夾住兵蠆鐮肢,與兵蠆角力的那隻奇蝦則趁機轉動鐮肢,口錐大張,將兵蠆的頭部整個含進口錐中,再如血滴子般收攏,交錯的齒板當即將兵蠆的頭顱咬下!但更多的兵蠆已經擺動著尾部與兩對划水足趕到了現場,不具有數量優勢的情況下,這種兩兩配合,混合雙打的戰術就不再有效。
反而是兵蠆之間,在林易的控制下有序的配合起來,鐮肢斬向奇蝦們較為柔軟的軀體,組織液翻湧,蝦群很快就損失慘重,一截截被鐮肢斬斷的殘軀拖著翻湧出的組織液組成的長長尾跡墜向海床。
但就在這時,上方,漂浮母巢下方掛載的工蠆們的複眼注意到,幽暗的海淵之間,有什麼體型不小的東西,正在緩緩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