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濤起伏間,兩隻龐大的生物就這樣狠狠的撞在一處,扭打起來。而此時,附近的兵蠆群也終於趕到,亮出了它們的鐮肢!
佈滿細密齒突的觸腕纏繞的越來越緊,角質喙開合著狠狠的啃噬著開拓母蠆的外骨骼,啃的一陣嘎吱作響。
兵蠆從四周湧上,用身軀前端的鐮肢狠狠夾住了角石裸露在外的軟體部分。蠍尾舉過頭頂,尾夾夾住角石的觸手,而尾刺則狠狠刺入軟體組織間,向內注射消化液。
角石吃痛,鬆開幾條觸腕,揮舞著試圖驅趕附近的兵蠆,牽拉住開拓母蠆的力量驟然減輕,而林易見機控制開拓母蠆的噴水推進系統全力運作,掙脫了觸腕的纏繞,迅速向下潛去。
面對具有外骨骼的對手,細密的齒狀突起終究是不如吸盤好用,角石猛的從漏斗向後噴出一股水流,身軀向前一衝,觸腕再次纏向開拓母蠆,但在附近的兵蠆拼命阻攔下,撲了個空。
有些惱怒的它擺動觸腕,將一隻兵蠆用觸腕纏住,鋒利的角質喙大張,狠狠對著兵蠆還在掙扎的身軀咬下。
湛藍的鱟血擴散開來,兵蠆的身軀當即被咬成兩截,隨即,角石松開觸腕,任由這半截殘軀無力的向海底墜去。
角石身下的漏斗狀結構再次調轉,噴射出強勁的水流,推動身軀向後退去,再次恢復成殼體朝前,頭部與觸腕朝後的頭足類經典移動姿態。帶著紅色條紋的灰白外殼在水中劃過一道弧線,繼續殺向開拓母蠆的方向。
開拓母蠆發達的複眼掃過海床,很快就鎖定了一座珊瑚礁的位置。
林易眼前一亮,立即控制開拓母蠆向那片珊瑚礁游去,試圖躲避未知角石的追擊。
原始的頭足類物種,如房角石之類大型內角石類,儘管殼體笨重,但其殼內擁有氣室,是殼體末端朝上,觸腕與頭部朝下,像根拖把一樣豎著遊動的,方便它們在海底珊瑚礁之間嗑那些盔甲厚重的大型三葉蟲。
但這隻未知種類的大型角石不同,它是像小型的直角石類與後世的頭足類軟體動物一樣,觸腕與頭部朝後,殼體末端朝前遊動的。
搭配原版噴水推進系統,它們在開闊水域擁有無與倫比的短距離加速能力。但在環境複雜的海底珊瑚礁,六七米長的碩大殼體與不佳的轉向能力卻讓它們處處受限。
殼體一旦破裂,氣室結構的損壞讓它們的結果不會比觸礁的船隻好上多少。
後方,趁那隻角石剛剛轉過方向,開拓母蠆的身軀在五對划水足與噴水推進系統提供的動力下立即竄進了珊瑚礁間。
而倖存的兵蠆完成了牽制的任務,也紛紛遊動著向珊瑚礁趕來,繼續拱衛在開拓母蠆身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