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視珊瑚礁周邊的成體直螺角石只剩下一隻,而另一隻則在早先帶著大部分幼體撤離。噴水推進系統全力運轉,帶動近九米長的龐大身軀緩緩消失在視野中。
但林易也並非什麼都沒做。成體直螺角石自顧自的帶著幼體離開,卻並沒有發現,珊瑚礁間,一道渺小的身影緩緩擺動著划水足游出,悄悄附上了直螺角石的殼體。
小東西的外形與工蠆的前身-短翅鱟模版類似。但體型卻比原版短翅鱟還要渺小,僅有不到十厘米長,這個體型的節肢動物哪怕放在林易前世生活的時代也不會太過引人注目。
但這隻特殊的小工蠆基因序列中被林易整合了寬角螺的腹足相關基因片段,形成了類似後世昆蟲爪墊的結構,讓它們的整個腹部能緊緊吸附在硬物的表面上,一如寬角螺吸附在海林檎的花萼狀本體表面。
直螺角石的遊動速度不慢,噴水推進系統運作時更是不符合體型的快。
強勁的水流迎面而來,讓小工蠆不得不盡力伏低身形,緊緊吸附在角石殼體上,盡力讓自己不被水流沖走。
好在節肢動物的複眼也被幾丁質外骨骼包裹其中,倒是不用擔心被吹的睜不開眼。小工蠆一對與身軀相比不成比例發達,讓它的頭部看起來像只大號蒼蠅的複眼眼觀無數路,默默觀察著附近的環境。
因為林易的意識連線著巢群下的所有個體,他可以透過意識網路輕鬆獲得這隻“間諜”工蠆的實時位置資訊。
就彷彿在直螺角石身上安裝了一個精準的定位器,如果它返回巢群的集中區域,就能讓蠆族巢群后續的大軍能輕鬆確定直螺角石巢群集中的位置。
……
跟隨直螺角石前進了一段距離,複眼中出現了其他角石的身影。碩大的,比直螺角石還要大出一號的身影大張著觸腕,而觸腕之間卻連著一層特殊的外套膜,而觸腕內側細密的齒狀突起被拉長形成了細密的須狀結構,說明其是一種濾食性生物。
直螺角石的目光掃過這些巨大濾食性角石,卻不聞不問的依然繼續前行,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攻擊慾望。而對方見直螺角石前來,也不慌不忙,沒有任何躲避的意思。
以直螺角石的攻擊力,拿下同等大小的濾食性生物不是問題。
如此互不干擾,彷彿習以為常的行為說明,對方也是直螺角石所屬巢群下的個體。
林易前世時,由於大型角石並未儲存軟體與喙的化石,房角石等大型角石類的食性無從得知。但最主流的說法是,它們是類似海神盔蝦的溫順濾食巨獸。
但起碼林易見過的,應該是房角石的碩大觸鬚巨獸是底棲嗑三葉蟲的掠食者,卻沒想到以這種方式見到了濾食性的巨型角石。
繼續向前,更多的濾食性角石大張著十條被外套膜連線在一起的觸腕將大量海水連同浮游生物包裹在內,再將海水擠出,濾出其中的浮游生物。不少角石幼體圍繞其側,輕靈的遊動著。
而再向前,更多的,各種體型的直螺角石出現在視線中。林易簡單的將體長約在兩米以下的稱之為幼體,兩米至四米的稱之為青年體,而四米至七米則稱為亞成體,七米以上的則是成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