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沉費了好大勁才把這些個“系統”“電子”“糾纏”放在它們應該在的地方。還好,穆博士的專業素質過硬,她迅速理解了陸沉的意思。四十多億人因為大崩潰而死亡,他們腦子裡的鋰元素電子大機率都是向下旋轉的。而根據陸沉和穆知然現在的假說,向下旋轉的電子是大崩潰的發病原因,那麼自然而然,量子糾纏就是最有可能傳播大崩潰的渠道。
四十億人腦子裡的鋰原子外周電子共同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糾纏體系,而這個糾纏體系理應導致其他的鋰原子外周電子,強烈傾向於加入糾纏體系,然後開始向下旋轉。
可是這個傾向似乎並沒有發生,大崩潰仍然只是一種散發的,可以被歷史紀錄片治好的嚴重精神障礙。
穆知然和陸沉對視許久,兩人突然一起冒出了一句感慨。
“這不科學啊……”——這幾天只要看到新聞標題,陸沉就能夠明確感受到記者和編輯們的內心崩潰。
一天之內,光是東亞區域就發生了三起嚴重爆炸事故。可是為了社會穩定,他們還得想方設法的讓這三起爆炸不至於被人聯絡起來。
於是,昨天的東亞區發生了一次極端宗教組織襲擊,一次港口嚴重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以及一次有計劃的廢舊大樓拆除。
好在這種“一天多起爆炸”的極端情況並沒有頻繁發生,至少隨後的整整兩週時間裡,陸沉沒有再聽說相關情況。
而這兩週裡,陸沉過的生不如死。他甚至開始胡思亂想——要是明天學校裡就出現了爆炸案,那是不是自己就不用再去啃文獻,看量子力學概論了?這種“自暴自棄”的心態持續了一個多禮拜之後,陸沉自己都感覺出了不對勁。他為此專門跑了一趟學校裡的心理諮詢中心。
在學校的精神衛生工作人員監督下,陸沉花了足足兩個小時填寫各種表格。然後,這位工作人員把陸沉填好的表格一股腦都塞到了旁邊的讀卡機裡。
高效能的診斷ai用了五分鐘給出答案,“這是普通人被迫學習量子力學的正常反應,一般症狀會隨著知識點被逐漸掌握而有所好轉——如果沒有好轉,可以考慮停止相關領域的學習。”
正常反應啊?那沒事了。
雖然陸沉正在遭受著量子力學理論之苦,穆知然的實驗卻進展的頗為順利。她所設計並且親手組裝的機器展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效——每二十分鐘就能完成一個電子的旋轉方向測定。
全程除了放入樣本以外幾乎不需要人手干預,全自動完成電子旋轉方向測定……反正唐慶隆在看這套機器的時候,眼睛裡都是溫和且喜悅的光芒。就像是老人家在看一個非常可愛的小朋友。
陸沉看著唐慶隆的這個表情,沉默中總覺得什麼地方有些彆扭。
雖然沒想明白到底彆扭在了什麼地方,但是陸沉確實覺得……唐慶隆似乎比以前更嚇人了。
大家都知道,唐院士是個好人。但對陸沉來說,現在的唐慶隆院士簡直就是奪命的惡鬼。
學習量子力學這事兒就是唐慶隆出的主意,而且老唐還很堅持——不學不行,非學不可。
學呢,學不太會。畢竟當年陸沉選擇學醫的一大部分理由,就是自己物理成績實在太差。現在學到精神狀況都開始令人擔憂了,結果唐慶隆還是不大滿意結果。
老唐是這麼跟穆知然抱怨的,“小穆你什麼地方都好,就是找物件的眼光稍微欠缺了一點。你說這陸沉也是,看著挺聰明的一個人,怎麼連希格斯玻色子的耦合都理解不了呢?”
總而言之,學到精神恍惚的陸沉在這兩週裡過的天昏地暗。好在他的那點“靈光一閃”都還在。針對唐院士所提出的三個問題,陸沉至少想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
歷史紀錄片療法之所以起效,恐怕不光是因為歷史紀錄片本身。
“至少以我們現在的習慣,歷史紀錄片療法必須由一名護士,一名醫生在場共同完成。”揉著發脹的額頭,陸沉對穆知然說道,“如果說量子糾纏能夠傳染大崩潰,那麼兩個沒有罹患大崩潰的正常人腦子裡的量子……能不能讓患者腦袋裡的量子恢復正常?”
想到這裡,陸沉重新調整了一下內心預期。量子傳染病至少能帶出一個楊偉民院士出來。而針對量子傳染病的治療手段和方案,說不定能把自己直接變成“陸傑青”——“院士弟子+傑出青年研究者”這頭銜要申請樣本做實驗,那不比單獨一個“院士弟子”更好用?
陸博士的內心暖洋洋的,像是剛剛喝了二兩老汾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