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星之子

第106章 失敗

一臺建築機器人,正在一個巨大的,全透明的聚氨酯承壓箱內反覆進行著“搭建——拆除”工作。

它身上全是灰塵和乾涸的水泥,用來加工彎折鋼筋的右“手”已經被堅硬的螺紋鋼磨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而左手的抹刀和瓦刀也已經殘破的不成樣子。

轉身的時候,機器人幾乎渾身上下所有的活動金屬部件都會一起發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嘎吱”聲,彷彿下一秒就要原地散架徹底解體了似的。

基本上所有型別的機器人,從大崩潰開始前就都已經普遍實裝了自我健康系統。比起那些完全不知道自己什麼狀態,哪怕故障了也會按照設定強行工作下去,直到工作失敗並且把自己變成一塊廢鐵的老古董不同。從大崩潰前開始,機器人們就都會主動去維護自己的運動部件。一旦資料出現了異常波動,它們會馬上停止工作,然後和自己的“同事”完成交接並且尋求專業技師的幫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機器人對自己健康的看重程度遠超普通人類,而人類自己也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可他們就是不夠重視。

就像是這臺機器人一樣。

三十三號看著機器人再一次拆毀了自己搭建好的房屋後皺眉問道,“用西西弗斯一般的遭遇去懲罰一臺建築機器人,這是不是太沒人性了?聯合政府的這群人怎麼回事啊?直接拆了它不好嗎?”

“它是自組織建設機器人。”四十二號看向機器人的眼神彷彿在看某種不可思議的藝術品,“在擴建這個基地的時候,它的執行程式出了一點小問題。”

這臺代號“s3c7”的自組織建造機器人是埃及科學研究技術院的尖端產品,從立項到s3c7的藍圖完成,一共用了二十七年時間。

他們獨立完成了對自組織架構的設定,實現了內部搭載ai的快速迭代和調整設計,並且還為整個計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

它叫“普塔之手”。

整個普塔之手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埃及解決較差的工程建設水平和迫切的工程建設需求之間的矛盾。無論是阿斯旺大壩的重建擴建,還是尼羅河航運計劃,亦或者塞得港疏浚……這些艱鉅的工程任務都是埃及無法以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國際上倒是有公司能夠承接這些工程,但哪怕是最便宜的承包商報價也超過了埃及能夠接受的上限。

感謝納賽爾留下來的相對健全的工業結構,以及薩達特的總統令,埃及科學技術研究院接下了任務,並且在持續二十七年的努力後,完成了這項傑出的發明。

在這些科學家的設想中,這個以埃及傳說中工匠和藝術家的保護者命名的專案將成為現代埃及的三柱神之一。它們應該具備完全自主的施工和設計能力,使用者只要對它們提出口頭上的要求,機器人就能夠自行設計建築,獨立完成施工方案,並且自動執行。

這樣的要求聽上去已經有些匪夷所思了——畢竟普通的建築機器人並不能具備採購建築材料的能力。而普塔之手的設計目的卻是“全過程自動,無需干預”。

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設計指標要求實在是有些難為人,普塔之手一共執行了二十七年。在完成了s3c7的設計,並且完成了全部的ai和軟體設計後,時間的座標已經殘忍地指向了大崩潰。

埃及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四百七十六名工作人員裡,只有七人生還。七個生還者中,包括一名普塔之手的研究員。

在大崩潰之後,已經加入了聯合政府的研究院把普塔之手的所有研究記錄和設計圖都拿了出來,對於已經遭遇了持續五年地獄生活的人們來說,能夠有機器人幫忙重建家園這絕對是件好事。

於是在學術委員會的建議下,第一臺s3c7在阿根塔里歐山基地裡被製造了出來——製造它的機器,是阿根塔里歐山基地中的第一臺稽核裝置。

如今幾乎所有酒店裡都有的衣物製造系統就是它的一個子系統。

s3c7啟動後,在場的工程人員向它下達了第一個命令,“把這個基地擴建為符合聯合政府需求的樣子。”

事實證明,對於這些擁有極高智慧的機器人,應該採用更加精確的命令,而不是一個模糊的指令,並且還給了機器人巨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

s3c7在接到了指令之後並沒有馬上開始工作,它停在原地一動不動。而負責下達指令的那個工程師覺得,這玩意可能是壞了——但是現場任務繁重,於是他把s3c7挪到了一個不怎麼礙事的地方,隨後就轉身去工作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