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分組的研究進展,比陸沉和李曉慧這裡更加順利。
這個世界上,人類探測不到的物質其實並不多。目前仍然沒能被人發現的基本粒子只有一種——引力子。而引力子是否存在,目前也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引力子是作為量子場的補丁才被人假設出來的概念。如果量子場本身就是個錯誤,那引力子自然也就不可能存在。
換言之,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什麼“粒子”是能夠穿越宇宙撲面而來,而且還不被人類所發現的。地球上的物理學家們一個個就像是餓急了眼的野狗,這些象徵著史冊留名的粒子只要能有,那就逃不脫他們的追捕。
從大崩潰之前許多年開始,物理學家們就一直渴望著能夠完成一個理論——一個同時可以描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一個同時適用於極大規模高能環境,和極小尺度微小能量的,可以用來描繪整個世界的理論。
這種同時適用於兩個極端尺度的理論被稱為“萬有理論”,它是物理學領域的最高成就和最核心成果。只要萬有理論被成功構建並且證實為真,人類就可以驕傲的宣稱,“我們掌握了宇宙中的所有奧秘。”
在研究sn-1054的時候,唐慶隆就抱著一種奇妙的心態。一方面,他非常擔心研究進度,擔心不能趕在全人類都變成不定時炸彈前找到爆炸的原理和解決方案。
但另一方面,這個研究專案也讓唐慶隆久違的感受到了一陣急不可耐的激動甚至是衝動。
幾千年前的超新星爆發,竟然能夠對人類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延綿至今。在唐慶隆看來,這種影響居然能逃過千百年科學家的注視的唯一可能,就只剩下了介質的極低可探測性。
一種極其難以被探測到的物質,在數千年的長久過程中,持續地、顯著且緩慢地向地球施加著影響。
一位有著四個院士頭銜的物理學專家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怎麼能不激動?唐慶隆是個好人——哪怕是這種特殊條件下,他也從來沒想過去讓穆知然乃至物理所的其他人來替自己完成一些基礎工作。他決心以自己為主,並且開始檢閱從大崩潰前五十年到現在的所有高能物理實驗室原始記錄。
資料是枯燥的,尤其是大量資料每一條都要分析的時候,這種枯燥的感覺就更為強烈。ai在這種時候確實幫不上忙——它們透過大資料的培訓,會把那些資料裡的微小差異做節當成噪音或者實驗誤差排除掉。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人腦這種通用性極強的裝置好用。
將資料視覺化之後,唐慶隆很快就挑選出了統共十二組,一共四千一百七十六個異常資料。
“這個進展讓我有點詫異。”分散研究開始第二天的組會上,唐慶隆向大家通報了自己的研究進展,“雖然還不好確定這些資料裡就有我們正在尋找的東西,但是這個機率我個人認為還是很高的——這些資料並沒有得到過相應的分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始資料自從收集了之後就從來沒有被開啟過。”
“畢竟各個實驗組的目標資料都不一樣嘛。”組會因為選在了早上,所以大家基本是一邊吃著早飯一邊在交流。而楊偉民吃著包子搭話道,“我們也整理了一下病例報告,發現了一個可能是量子釋能綜合症報告——比大崩潰的首次集體發作早了三年。”
這份病例報告來自於軍隊戰地醫院的潦草記錄,當時北歐到中東歐區存在著六個“熱點”地區。這些地區反覆出現武裝摩擦甚至是小規模的武裝衝突——由於參與衝突各方的組織混雜,且傷員人數眾多……大部分戰地醫院的醫療記錄都非常潦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