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星之子

第47章 手

這些資料大機率自記錄之日起就再也沒有人仔細看過,如今自動化的記錄已經成功取代了大部分研究生們的作用。但在這三組記錄被觀測到的年份裡,負責操縱儀器並且記錄資料的,大部分都還只是在讀的免費科研勞動力而已。研究生們統計出的資料一般也沒人細看,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這麼顯著的差異卻得不到重視。

等到物理學家們開始利用ai重新梳理過往資料的時候,海量的資料積累已經到了ai們都難以為繼的地步。僅僅21世紀初期,天文觀測資料的積累量就到了500pb。這個資料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增加了數千倍——增量實在太大,根本分析不過來。

第一組資料中的差異,大概是單純的記錄輸入誤差。第二組的源頭不太好找,但是看後來的引力波觀測設施維護列表分析,這大概是干涉儀安裝時的誤差所導致的。

但是第三組資料,唐慶隆一時半會還真找不出理論來證明它錯誤的來源。那塊裝在舷窗上的厚實玻璃現在就躺在北美研究基地的倉庫裡——而它所接受到的輻射水平,是根據玻璃夾層所受到的輻射損傷而計算出的結果。

這個計算結果想錯都不太可能。

但唐慶隆仍然拒絕相信這組資料是真實的——沒有大氣的保護,太空站舷窗受到的輻射居然只有估算的三分之一,這簡直太離譜了。

更何況,後續的輻射測定也並不支援這個資料。在最近的載人火星任務中,載人航天器測量到的地球軌道輻射水平和估算值的誤差僅有±10%。

搞不懂,完全說不通。唐慶隆看著這份資料只撓頭,x射線和其他宇宙射線總不至於專門繞著那塊玻璃走。而玻璃夾層的輻射著色水平也不會造假——它所經歷的空間輻射水平確實有點問題。

問題是,這個發現和唐慶隆所搜尋並且期待的“賦能介質”完全不是一個方向的東西。輻射也是能量的一種傳遞方式,而輻射水平降低,那說明能量轉移減少。這並不符合他們所提出的“一聲巨響”的設定方向。

擺在唐慶隆辦公桌旁邊的魚缸裡,一條小魚忽然躍出了水面。它從水裡衝出,然後重新落回缸裡。平靜的魚缸上,忽然泛起了一陣漣漪。

震盪?唐慶隆扭頭看向魚缸,腦中開始迅速構建起了一個假設場景。宇宙是一個非常繁忙的地方,各種輻射、粒子束穿梭其中。把這些充斥在整個宇宙中的物質想象成一股一股獨立的水流,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水流忽大忽小?

正常物理學家可能會說水壓,數學家覺得應該是水,而唐慶隆認為,水龍頭可能才是罪魁禍首。

有一隻手,一隻看不見的賤兮兮的手正在以一個固定的頻率來回擰著水龍頭,這個幅度目前是±10%、而在空間站執行的時候,這個幅度曾經下探到-30%的地方。

而考慮到太陽系內的結構,不難做出判斷——太陽就是那個水龍頭。

那麼,那隻賤兮兮的手究竟是誰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