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50章 兒童教導營(求追讀)

曹良臣這個人,魯錦也不認識.

不過元末這個年代,能有個如此有意義的正經名字,就已經不是一般人了。

更何況曹良臣還自帶兵力加入,人又讀過書,會寫字算數,還會騎馬射箭,懂得武藝,不論怎麼看,都已經滿足擔任軍官的資格。

魯錦當即就將他任命為第四團的千戶營長。

此人原歷史上在安豐結寨自保,抵禦阜陽方向的劉福通部紅巾軍,後來不知什麼原因,被元廷收編,派到了江南,曹良臣是在朱元璋渡江打下南京之後才投靠的。

這回不一樣了,提前好幾年被楊璟拉到了義軍陣營,如今才22歲,和楊璟差不多大,正是敢打敢拼的年紀。

他在村中結寨自保,手下有三百多青壯,楊璟找到他後,又跟著楊璟沿途招募壯士,總共湊了七百多兵,再補充幾十人,正好編一個戰兵營。

第四個軍官到位,魯錦當即把廬州招的濮英,梁縣來的吳復也叫了過來,正式賦予其第四團的番號。

楊璟為團指揮使,自領一個戰兵營,濮英、吳復、曹良臣,各領一個戰兵營,再編一個輔兵營,滿編4250人,整編後立刻開始訓練。

楊璟興奮不已,魯錦許諾給他的這個團指揮使終於落實了,但聽到輔兵營還缺少一個軍官,當即就向魯錦推薦道。

“大帥,我還有個親兄弟,名叫楊換,雖然年齡不大,但也還算機靈,能不能讓他也來軍中效力,來管這個輔兵營?”

“哦?”魯錦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這才問道,“年齡不大是多大?讀過書嗎?”

楊璟立刻介紹道,“舍弟年方十四,也跟著在下讀過不少書,掌管兵冊糧草已能勝任,就是年齡小了些,於是才想讓他在輔兵營歷練。”

魯錦聞言沉思了片刻,才說道。

“你既讀過不少兵書,想來令弟學問也不差,管輔兵營有點大材小用,而且年齡也偏小。”

楊璟聞言頓時緊張起來,雖說舉賢不避親,但直接給親兄弟要個營長,還是有點貪權的意味,關鍵是才14歲,的確有點小了。

就在楊璟以為沒戲的時候,誰知魯錦又是一個轉折。

“在軍中效力倒是沒問題,這樣,也別讓他管輔兵營了,不如跟在我身邊,我準備組建一個教導營,可以讓他來做執掌。”

楊璟聞言一愣,不明所以道,“教導營?”

魯錦笑了笑才解釋說,“是這樣的,軍中將領家中多有子嗣親眷的,他們年齡尚幼,又不方便跟著打仗,但留在廬州放任不管,又恐其難以成才。

“於是我便想把這些軍中子弟編練起來,暫時也不讓他們打仗,先放到一起讀書學習,我再教他們些別的本事,將來便可獨當一面了。

“你兄弟才14歲,不大不小,又讀過書有學問,正好可以給他們當表率。”

楊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法子倒是不錯,軍中將校們也放心些,不然在外作戰,子嗣疏於管教,還不知將來成什麼樣子。

“那這輔兵營?”

“你自己兼領輔兵營,別偷懶,該擔的擔子就自己挑起來。”魯錦臉一板,當即就說道。

“是!”

軍事主官就該強勢一些!伱只管團部,帶幾十個親兵,連自己的戰兵都沒有,手下將領誰聽你的。

而且魯錦的軍隊本來就是四處招募來的,將領之間缺少磨合,這個時候主官強勢一些更有利於指揮,方便快速形成戰鬥力。

因此他編的每一個團,團指揮使都自領一個戰兵營,實在缺軍官的話,就把輔兵營也兼領了。

在魯錦的編制中,每個團五個營,其中四個是戰兵營,輔兵營就是打雜的,紮營時去周圍砍柴打水,修補器械,行軍時武裝押運物資,甚至有時還要承擔一些不是很重的戰鬥任務,相當於隨軍後勤。

主官如果有自己的戰兵營,還兼管著糧草,那其他幾個營頭誰還敢不聽你的。

至於組建教導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軍中確實有不少小孩,比如朱壽的弟弟朱四九,才7歲,廖永安的大哥廖永清雖然老早就死了,但還留下個侄子廖升,如今也才7歲,沐英如果在的話,這個時候差不多也那麼大。

還有魯錦剛到巢湖水師那天,遇到的那爺倆,爺爺50多歲,孫子才12,這個年紀你能讓他幹什麼,而且這種半大孩子還不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