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秦理沒想到拍馬匹拍到了馬腿上,不過他反應快,當即又說道,“新兵就已如此雄壯,若上過幾次戰場那還了得,怕是將來北伐大都也不在話下。”
“哈哈哈哈,你倒是會說話,且先隨我觀陣,你兄弟三人,我稍後定有安排。”魯錦指著他笑了笑說道。
“是。”
“擊鼓,操演軍陣!”
咚咚咚的牛皮大鼓敲響,場中的佇列立刻動了起來。
一團和四團分別展開變陣,不然太擠了站不下.聖武軍以大槍方陣為主,主武器按照葉升的建議,使用三倍身高的大槍,足有五米四長!這麼長的大槍當然不可能加紅纓,槍頭也小的可憐,只有四寸,不到15厘米的小槍頭,這樣更容易控制重心。
畢竟長槍是費力槓桿,槍桿越長就越難操控,這個時候槍頭肯定越輕越好。
一叢叢的大槍立起來,讓魯錦有一種馬其頓長矛方陣的既視感。
不過大槍雖然不加槍纓,但按照魯錦的辦法,又給加了紅色的三角小旗和紅布條。
以班組為例,每班十二人,正副班長的大槍桿子上掛三角紅旗,還有正副組長的槍桿子上繫著一尺長的紅布條。
這是魯錦參照日本鬼子搞出來的。
日本鬼子的最基層組織不叫班,而是分隊,每個分隊14人,其中幾個軍曹(老兵)會把刺刀焊在槍上,同時會懸掛一面小膏藥旗。
可別小看刺刀下面掛的那面膏藥旗,鬼子拼刺的時候,普通士兵看到那面小旗,就會自動向軍曹靠攏,組成三四人的刺殺小組,跟我軍打起來,哪怕整體兵力是劣勢,但區域性都是以多打少,從不單打獨鬥。
這也是鬼子拼刺厲害的原因之一。
大槍和刺刀沒啥區別,都是捅人,於是魯錦就借用了這種小技巧。
他的每個班是12人,兩人掛小旗,兩人掛布條,正好可以分成4個三人刺殺小組,若有人陣亡,其餘人也可向剩餘的小旗或布條集中,反正絕不會單打獨鬥。
尤其是大槍這種兵器,因為長度過長了,單打獨鬥反而容易被人近身,只有‘叢槍戳去’才能發揮槍陣的最大威力!同時三角小旗也能表明軍官身份。
排一級就有專業旗手了,擎一面二尺長的靛藍色的三角旗,藍布便宜,基層隊伍用量大。
連一級用一面藍色燕尾旗,旗長四尺,有兩個長長的飄角,外面還縫了一圈白色牙邊,看起來更加顯眼。
營一級用五尺長的大三角綠旗,縫白色牙邊。
團一級用六尺的四方紅旗,上繡黑色聖武二字,旗根處接縫一條白布,用黑線繡著番號第幾團。
如此一來,各級旗幟顏色分明,在戰場上一眼就能看出哪個部隊在哪。
隨著鼓號聲響起,四團最先變陣,先是三個戰兵營在前面排成一個十分寬大的大正面,團指揮直領的中軍營在中,輔兵營在後。
這種大橫陣主要用於對壘,或與更大規模的軍陣合陣時,用來防禦。
接著又變陣成品字形的進攻陣型,三個戰兵營在前方以品字形交錯列陣,團指揮直領的中軍營在中間,輔兵營在後。
這種則是全團突擊的進攻隊形。
最後還有一種,四個戰兵營分列前後左右,輔兵營在中間的四方形空心方陣,用於團級單位單獨作戰時的防禦陣型,或與更大規模的軍陣合陣時,組成更多的空心方陣。
目前只練這三種陣法,越簡單,花樣越少,就越容易訓練。
等四團變陣演練完畢,魯錦又對李善長和秦氏兄弟問道。
“這軍陣如何?”
這回秦昭率先開口,“橫陣對壘,鋒矢陣進攻,方陣防禦,此三種陣法攻防兼備,練成這樣已可稱得上強軍!”
魯錦聞言笑道,“你倒是真能看懂,看來我又喜得一良將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