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帥府統領武事,這差不多就相當於樞密院的角色了,將來前途不可限量。魯錦點點頭,又看向馮勝,“聽說馮勝兄弟在家鄉領四百餘青壯結寨自保,武藝也不錯,又讀過書,文才武略自是不缺。
“但汝兄弟二人初來乍到,又未立寸功,也不好驟登高位,可願先做一千戶營長,歷練一番,待有軍功,我必定給你高升。”
馮勝連忙單膝下跪抱拳道,“全憑大帥安排。”
“那好,那你就把家鄉那四百青壯帶來,再從這次的俘虜中補足一營之數,暫到通源的第七團做戰兵營長。”
馮勝瞅了眼剛才還跟自己聊得歡的這個小老弟,沒想到轉眼就變成了自己的上司。
俞通源今年才20歲,而馮勝已經24了,不過也沒辦法,誰讓他是新來的,沒有戰功呢,當即也只能答應下來。
俞通源聞言,頓時拉住馮勝欣喜道,“太好了,有了馮兄協助,我這第七團定然如虎添翼。”
馮勝也抱拳道,“今後還望指揮多多照顧。”
“好說,好說。”
魯錦沒回來之前,這兩人就在聊天,此時倒也不顯生分。
俞通源這時又問道,“大帥,我這第七團,有我,趙庸,馮兄,還差一個戰兵營啊。”
魯錦立刻說道,“騎兵團的習國寶,原本是鄭用的下屬,此次作戰親手射死康茂才,立有大功,這次也升為戰兵營長,我把他調給你,這就湊齊了吧。”
俞通源頓時開心道,“好啊好啊,又一員猛將,我這第七團真是人才濟濟。”
俞廷玉卻疑惑道,“大帥,為何有七團和九團,這八團指揮又是誰,還有我二團調走一半人馬,該用誰補充?”
魯錦這時又看向馮國用和李善長兩人,“這第八團,自然是給郭子興留的,二位先生已將其說服,我聽聞那郭子興手下也有幾員將領,具體是如何情況?”
馮國用立刻介紹道。
“這郭子興乃定遠豪強出身,他育有三子,名為天佑,天敘,天爵,皆已成才,還有個妻弟,名為張天佑,此四人俱可為將。”
魯錦點了點頭,又道,“你們不是在信裡說,只要答應給他個團指揮,他就肯帶兵來投嗎?“那我答應了,就讓他來做這第八團指揮,不過他手下的將領需我來安排,他的第八團只能留個小兒子在身邊。”
魯錦這時又轉頭看向俞廷玉。
“這次與康茂才決戰,也俘獲幾個將領,有為其統領後陣名陳宏者,進攻不足,守成有餘,略顯膽小,可將其調給俞老哥補充,再把郭氏長子郭天佑補進二團,這樣二團還是四個營,可否?”
“可以。”
俞廷玉當即答應下來,幫魯錦看好這些降將,還有新來的外來勢力,順便守好家,就是他最大的責任。
這樣一來,六團的張溫、張良、秦昭、李雋;七團的俞通源、趙庸、馮勝、習國寶;兩個新團就算是滿編了。
第九團指揮使暫定俞通海,可以把常遇春調到其手下,兩人都是21歲,同齡人,應該能處得來。
第八團指揮使暫定郭子興,手下只給他留個小兒子郭天爵,還得再調一名巢湖系將領看著他,調誰好呢?
魯錦想了想,最終選了三團廖永安麾下的張德勝,此人也是巢湖元老,作戰又比較猛,還沒什麼兄弟牽扯,也是可以信任重用的,這次把他調到第八團做副指揮使,升半級上去,用來給郭子興身邊摻沙子。
再把郭子興的妻弟張天佑對調去三團。
楊璟第四團的曹良臣也不錯,這次詐取和陽城,表現的有勇有謀,有小功,可先平調到第八團,下次再給他升職。
這樣一來,再把郭家老二,郭天敘對調到四團。
郭子興還沒來,他一家子就被魯錦拆了個零散,吃的死死的,來了也只能給魯錦老實打工了。
於是第八團暫定郭子興為指揮使,副指揮張德勝,戰兵營長曹良臣、郭天爵。
給他留個小兒子在身邊,這是降低郭子興的戒心,以免他以為魯錦故意針對他,把他父子親人全都調開,留個小兒子就是堵他嘴用的。
見郭子興還沒來,魯錦就已經把人安排上了,李善長連忙在一旁提醒道。
“主公,若要郭子興在定遠募兵數千來投,肯定動靜不小,如此一來,定遠就有了防備,因此這定遠城得和郭子興之事一同拿下才好。”
魯錦一聽,想了想覺得有道理,“百室先生所言極是,那我想想派誰去攻打。”
二團要回去守六安,一團要回廬州,四團在和陽,三團在無為,都不能動,只有巢縣朱亮祖的五團可以,那就讓朱亮祖去吧。
巢縣城防由俞通源的新編第七團接手即可。
想到此處,魯錦又看向馮國用和李善長二人,“定遠可還有什麼結寨自保的義士?能否提前招攬幾個,讓他們混入城中配合奪城?”
李善長和馮勝對視一眼,李善長對這類人不熟,但馮國用應該知道。
只是還不等他想到合適人選,旁邊的馮勝就說道,“有一人叫王弼,十分驍勇,慣使雙刀,可為內應。”
好傢伙,又來個使雙刀的。
馮勝歷史上應該叫馮國勝,為避朱元璋的字(朱元璋字國瑞),才改成的馮勝,不過這裡為了用大家熟悉的名字,所以還是叫馮勝吧,之後有類似的角色名字,也以大家熟悉的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