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96章 伏羲電報,約法三章(求訂閱)

臥室裡,魯錦把玩著張芸繡的長髮,突然說道,“你想不想名流青史?”

“嗯?不來了不來了,你又有什麼鬼點子?”張芸繡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

魯錦頓時嚴肅道,“我說認真的呢。”

“嗯,那你說。”

“伱知道傘是誰造的嗎?”

張芸繡聞言立刻道,“以前不知道,但夫君那本《公輸子》不是寫的,是公輸家先祖,公輸般之妻雲氏造的雨傘嗎?怎麼突然問這個,莫非夫君的意思是,讓我也造個東西,名流青史?”

“是有這個意思。”魯錦點點頭。

張芸繡卻道,“可我又沒學過工匠技藝,如何創造那些精巧之物呢?”

“那可不一定,黃帝造車,嫘祖織布,倉頡造字,舜帝鑿井,那可不一定都是工匠才會造的東西,比如造字。”魯錦解釋道。

張芸繡想了想,還是道,“可這世上已經有了布,有了字,我還能造什麼才能廣傳於世呢?小女子哪有那個本事,夫君也太高看我了。”

魯錦循循善誘道,“我那些書稿裡,有一篇三碼、四碼、五碼電報的對比分析,你看到了沒?”

張芸繡點點頭,“看到了,但是看不懂,前面不像是中國文字,後面好像又跟算卦一樣,那是寫的什麼?”

魯錦這才跟她詳細解釋什麼是五碼電報。

電報,不是什麼高科技,最原始的有線電報,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木頭電線杆子,電源,金屬裸導線。

導線連絕緣層都不需要,只需要直徑0.5毫米的鍍鋅鋼絲即可,甚至都可以不用銅。

電源可以用鉛酸蓄電池解決,稀硫酸和鉛板並不難找,用來中繼訊號的繼電器其實就是電磁鐵,用導線纏繞鐵芯可得,有了這些東西,想發電報,就差一部密碼本了。

從工程技術上來說,電線杆子肯定不是問題,電池只要把稀硫酸搞出來就行,這並不難,因為古法煉硫磺的副產品就有稀硫酸,鉛金屬的冶煉古人也早就會了。

然後是金屬拉絲技術,宋朝就有拔鐵絲的技術,先錘打成鐵條,再從金屬拔絲板上鑽孔,逐級拉細,最後可得細鐵絲。

不要以為古代的針都是鐵杵磨的,起碼宋朝就已經是用拔絲法做鐵針了,到了元朝,已經出現同時拔四根鐵絲的技術。

而魯錦只需要把拔絲的動力換成蒸汽的,再把鋼材質量提一下,最後來個熱鍍鋅,連電鍍都不需要,把鋼絲除鏽後,放在鋅鍋裡蘸一下就行,這樣就能做出滿足傳遞電報要求的細鋼絲。

這些都不算太難,連爬科技樹都不算,只算是踮了踮腳。

其實電報最困難的不是這些硬體,而是軟體,也就是‘輸入法’。

電報只能發嘀嗒兩種訊號,如何用兩種訊號傳遞中文才是麻煩事。

眾所周知,電報是歐洲發明的,然後被一個丹麥人偷摸用跨洋海底電纜接到了上海,當時的大清知道此事後,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畢竟是我帶清,主權隨便侵犯,帶清又能怎麼辦呢。

大清其實也知道電報是好東西,被強行接入國際電報網後,總不能直接拆了吧,大清也想用,但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用不了。

因為摩爾斯電碼沒法發中文後來是一個旅居在大清的法國人,根據國際通用的摩爾斯電碼,幫中國設計了一套三碼電報碼。

這種三碼電報由三位英文字母組成,每三個不同的字母組合,代表一個漢字,英文字母有26個,所以三碼電報就是26的三次方,總共可以表達17576個漢字,是夠用了。

但是這套三碼電報,每個字都要用三個字母組合,還是太麻煩,於是後來有中國人自己又搞了一套四碼電報。

四碼電報也是基於國際通用電報碼,使用四位阿拉伯數字的不同組合,來表示不同的漢字,因此從0到9,10的四次方,就能表達一萬個漢字。

雖然能表達的字數少了,但中文常用字也就幾千個,勉強也夠用了,關鍵是這種四碼電報更好記,比三碼電報比起來,效率並不低。

一直到現在,郵電總局的國家電報統一標準,還是用的這兩種。

但魯錦不可能拿來直接用,這回都自己重頭搞了,總不能還用人家的英文字母和數字。

而國際通用電報碼中,每一個阿拉伯數字,都要用五個嘀嗒來表示,也就是說,用四碼電報發漢字,你得像手抽風一樣,連敲20下電鍵才能發一個字於是魯錦打算自創一個五碼電報出來,其實就是重編一套輸入法。

對於古代中國人來說,什麼是最熟悉的呢?那當然是易經八卦了。

八卦本來就是一種數學符號,比如乾卦就是‘通通通’,坤卦是‘斷斷斷’,震卦是‘斷斷通’,巽卦是‘通通斷’.這些符號很容易就能用‘嘀嗒’來轉化,通是嘀,斷是嗒,如此一來,只需用三個嘀嗒,就能表示一種卦象。

然後再用五個不同的卦象組合,也就是五位數字,8的五次方,就能表達32768個不同的漢字。

為什麼不用四位數,因為8的四次方只有4096個,不夠用,古代文言文常用字最少有六千個,四千個字元連常用字都裝不下。

別看數位比四碼電報多了一個,但是效率比四碼電報更高,因為五碼電報表示一個漢字,最多隻需要敲15下電鍵,三個嘀嗒一組,敲五組即可。

以前是四五二十,現在是三五十五,五位數更快!只要把這套電報碼搞出來,將來再推廣到全世界,洋鬼子想發電報,他也得先學易經八卦!連名字魯錦都想好了,就叫《伏羲電報碼》。

這套五碼電報的數學原理非常簡單,就是編寫起來比較枯燥,要先閱讀大量的書籍,朝廷邸報,公文,聖旨等文字內容,然後再挑出其中的常用字。

根據漢字的常用和不常用,劃分到不同的電報區間,這樣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魯錦能設計原理,但具體編寫太浪費時間了,這完全是個枯燥的體力活,而他最缺的就是時間,他哪有空編什麼密碼本啊。

於是就想到了張芸繡。

皇后嘛,給天下女子做個榜樣,女子也能學習科學!

“你若將這部伏羲電報碼編出來,絕對名流青史,堪比倉頡造字的功績,今後只要世上還有人用電報發訊息,就能一直記住你。”

張芸繡有些傻眼,沒想到魯錦說的是這個。

“這東西真能萬里傳信,瞬息而至?”

“對。”魯錦很肯定的道。

“要是漢朝有電報這種東西,只需從長安拉一根鐵線到西域,漢武帝就能跟張騫實時通訊了,漢武帝在長安這邊說一句話,遠在西域的張騫立刻就能收到,哪還用得著等十三年才收到張騫的訊息。

“還有唐朝的安祿山造反,朝廷六天之後才收到訊息,唐朝若是有電報,那邊剛造反,這邊立刻就能收到訊息。

“朝廷中樞至少能多出六天的時間召集勤王兵馬,集結平叛大軍,又怎麼會被安祿山打到長安。”

魯錦這麼一舉例子,粗通史書的張芸繡立刻明白了電報的重要性。

“那這電報豈不是成了鎮國利器?”

“不僅利國,還能利民,商賈之流也能用得上,傳遞買賣訊息;普通百姓,比如進京趕考計程車子,也能給家鄉傳信,不管多遠,當日都能傳到。

“還能用來賑災,哪裡出了天災,趁它還不嚴重的時候,朝廷就能提早準備救濟物資,調撥過去,這一來一回,能節省多少時間,能救活多少百姓。

“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