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99章 五院一閣(求訂閱)

“文官為什麼要管武官的任免?一群不知兵事的儒生,又怎知哪個將軍擅長打什麼仗?前宋為了解決唐朝的藩鎮割據,矯枉過正,以文御武,致使屢戰屢敗,而致亡國,這教訓還不夠深刻嗎?”李善長卻當場反駁,“那由武官任免武官,若軍政司結黨營私,任人唯親,排除異己,導致藩鎮重現,尾大不掉怎辦?”

魯錦當即又說道,“先生先別急,且細看再說,這樞密院的文官,他也是文官啊,只是不和政務院的文官交叉而已,再說藩鎮割據,只需用流官武將即可。”

於是兩人又仔細閱讀說明,在魯錦的籌劃裡,軍隊分為三種,分別是直屬於皇室的禁衛軍,主力野戰軍聖武軍,地方駐防的內衛軍。

其中內衛軍採用徵兵制,也就是義務兵制,強制從每個村徵募壯丁,服役期三到四年,沒軍餉,但可以免限定額度的糧稅,就像明代計程車紳優免一樣,只不過這是給士兵免稅。

而且不是終身的,只在服役期間才能免稅,還是固定額度的,比如一個士兵最高上限是一百畝,以免發生別人投獻土地,主動當佃戶逃稅的情況發生。

內衛軍為地方駐防軍,假設一個百戶村出十人,一個縣幾十個村,就能出一個營,這個營平時就負責出衙役,看監獄,軍事屯田,還有城池駐防,管吃管住,沒有軍餉但是家裡免稅。

如果需要調動,調動多大規模,出縣,出府,出省,都要向上報備和允許,只要外出打仗,就給一定的行餉,或者叫外勤補貼,平時不出所在的縣,就不給軍餉。

主力野戰軍的聖武軍採用募兵制,也就是志願兵制,這個是有穩定軍餉的,服役期三到四年,可以民間直接報名,也允許退役的內衛軍報名,軍餉由國庫發放。

禁衛軍同樣是募兵制,軍餉由皇室內帑自己發,屬於皇帝的絕對私兵。

同時不限制三軍人員流動,內衛軍退役後,可以報名參加聖武軍或者禁衛軍,同時還可以把禁衛軍的基層軍官,下放到聖武軍做中層軍官,野戰軍的基層軍官,也能下放到各地內衛軍升任。

如此一來,皇帝就能透過禁衛軍,還有三軍的軍官流動,掌握全國的兵權,還不至於發生藩鎮割據。

其實元朝也是這種玩法,元朝的禁衛軍叫怯薛軍,每一任皇帝登基,就會把怯薛軍下放到地方奪權。

但元朝的怯薛軍是軍政大權一把抓,權力太大,比如宰相脫脫,就是元順帝的怯薛軍出身。

魯錦這個版本的禁衛軍下去奪權,只是為了把控全國的軍權。

同時中低層軍官如果不能升職,選擇退役後,也能轉業到地方當吏員。

比如治安系統,郵政系統,交通系統,或者轉到工業方向,負責提舉礦冶,還有農業屯田,甚至教育系統的體育老師,都可以安排大量轉業軍官。

真不愁沒地方安排,就怕沒有人才可用,同時也是給那些士兵,除了科舉外的另一個上升渠道。

等兩人看的差不多了,魯錦又說道。

“其實不止是武官的任免要分離出來,文官的吏部其實也是有問題的。”

此話一出,兩人都放下資料看向魯錦,“大帥此言何意?”

魯錦當即解釋道,“我一直以為以前的吏部選官制度有問題,所謂選賢任能,何為能?

“就拿六部官來說吧,一個人在幾個部裡調來調去,之前是工部侍郎,然後調到戶部,或者刑部,吏部做尚書,一個人真的能精通那麼多事嗎?

“我認為,文官也應該根據職業,直線升遷調動,比如你之前是縣裡的典吏,掌管刑名之事,那升調也只能去府級的刑名司,然後是行省,最後是中樞,大理寺,或者刑部。

“而不是胡亂升調,一個擅長刑事的官員,卻給他調到戶部,禮部,豈非可笑?”

兩人聞言又對視一眼,馮國用當即道,“大帥的意思是,以後的官員應該只專精一事?”

“不,是一專多長,一個人應該以一種職業為基礎,把這一件事辦好了,再考慮培養其他的能力,可以有其他長處,但你起碼先把本職工作做好再說。”魯錦繼續解釋道。

兩人想了想,馮國用當即道,“應該可行。”

李善長看完了三軍流轉制度,也不再擔心藩鎮割據了,如果武官能改成流官制度,那絕對又是制度上的一大進步!起碼要比世襲的好。

只是他還有最後一個疑問,“大帥,那樞密院後勤司的糧餉從哪來?”

“糧餉要分開看,糧食方面,現在人少地多,我準備在各地都劃出一塊荒田,交給內衛軍墾殖,這些軍田所得的收穫,就近供給三軍。

“這是吃,其餘的軍餉,按照兵籍名冊,每年需要多少,提前於年底統計,找戶部要,讓戶部來年按數給予軍費。”魯錦再次給出說明。

“那要是將來人口繁盛,軍田不夠用了呢?”李善長再次發出靈魂拷問。

魯錦攤攤手,“那就往外打,開疆拓土,去搶更多的田,不想打就戶部出錢,從民間購糧,以後的事,我們現在說了也沒多大用。”

李善長點點頭,反正現在他們不用考慮這個,以後的事,讓後人去想唄。

其實魯錦倒是不太擔心,軍隊撐死有多少人,兩百萬頂天了,能吃多少糧食,等他把海外的高產作物弄回來,再從遼東打一塊地搞軍屯,一塊地就能養活全國軍隊。

確定了樞密院的職權劃分,剩下的行政院和內閣反而簡單了,兩人都沒有什麼異議。

在他們看來,所謂的行政院,就是以前的尚書省,還是各種部,只不過有些許增減。

內閣就是宋朝的中書門下省,首相、次相就是宋朝的左右丞相,內閣輔政就是宋朝中書省的‘參知政事’,幫助宰相處理國務的。

地方上則是廢除元朝混亂的省、府、路,州,縣劃分,主要是元朝有的地方是四級,有的地方三級,自己地盤內都混亂不清,有的府比州大,有的州比府大,看的人頭疼。

今後聖武軍地盤統一為村、鎮、縣、府、行省五級區劃。

確定了制度,魯錦又對兩人吩咐道。

“我們現在人才比較少,有些部門不會一下就設立齊全,先慢慢來吧。

“接下來的重點,一是儘快在各地編戶齊民,然後按照村鎮制度徵募內衛軍,訓練出足夠的二線部隊用於守城,二來也方便徵收賦稅,調遣民夫徭役,三來要按編戶收集糞尿,製作硝石火藥。

“軍事方面,一要恢復廬州馬場用於養馬,二要儘快把軍備司籌備起來,打造兵器甲冑,改造戰船,為我們將來渡江做準備。”

“是。”兩人當即答應下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