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留過學

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

他遠在河東太原府呢!只要呂惠卿這個福建子不回京給他添亂,韓絳感覺自己這一次一定能做出功業來!再說了……

他馬上就七十歲了,很快就要到法定的致仕年紀,不趁著這最後的機會,再享受一次宰相的風光,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筆政治遺產,他還能做什麼?“呵呵!”文彥博不再理會韓絳。

韓家三昆仲。

韓三(韓絳)偏新法,但也贊同舊黨的說法。

韓五(韓維)偏舊黨,但也覺得一些新法不錯。

韓六(韓縝)就完全的支援新法,只是認為需要調整。

這韓家的人,一個比一個滑溜!合著,無論新法成敗,你韓家都能屹立不倒?而且,這三昆仲,就是當年一手把王安石拱進了汴京城的人。

特別是韓維……

別看韓維在變法後,就和王安石撕破了臉。

但在當年,就是這個人天天在大行皇帝面前稱讚王安石!

“等入了宮見了兩宮,老夫定要和兩宮好好說說……”

“大行皇帝既都已經有了悔意!”

“自當一鼓作氣,盡罷那些害民殘民之法!”

……

福寧殿內。

趙煦正在向太后輔導下讀書。

一本《穀梁春秋》如今已經差不多學完了三分之二。

所以,兩宮都在謀劃著,下一本讀什麼?左傳?還是公羊春秋?公羊春秋第一個出局!

原因?

天天喊打喊殺的公羊學,實在不適合讓仁孝純厚的天子看。

這不止是兩宮的意思也是兩位翰林學士的意見,更是朝臣們的意見!天子年幼,就該多讀聖人經義,多讀仁恕之言。

像公羊春秋這種早就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的胡言亂語和神神道道,還是不要讓天子在這麼小的時候就接觸的好。

左傳也在隨後的討論中被摒棄。

原因是,大家都覺得天子都讀了穀梁了,若再教左傳的話,一旦教完了,天子就可能自己主動去讀公羊!

太可怕了!

公羊學迷信落後,實在是腐儒之言!

於是,禮部說,應該讓天子讀孟子。

三省髃臣則強烈推薦天子讀《荀子》。

三省的建議,首先被無視。

因為讀了荀子能幹什麼兩宮還不知道?荀子後面是揚雄讀完揚雄的文章,是不是就要教王安石的三經新義了?想都別想!

但孟子,兩宮也不大喜歡,因為王安石推崇孟子,兩宮恨屋及烏!

好在,今天,兩位元老大臣,國家重臣就要回京。

尤其是文潞公文彥博,曾輔佐仁廟、英廟和大行皇帝。

無論是太皇太后還是向太后,都很尊敬他,也都很信任他。

有了這位老臣在,向太后和太皇太后都覺得,以後有主心骨了。

母子兩,一個教一個讀。

很快的,今天的功課就差不多了。

趙煦抬起頭,看著向太后,問道:“母后,兒聽說,今日似有父皇元老股肱回朝了?”

向太后點點頭,對趙煦道:“回來的這兩位,可是太母和母后都尊重的大臣,國家元老!”

“尤其是文潞公文彥博,曾和韓琦韓忠獻公、富弼富文忠公、范仲淹范文正公等併為仁廟朝的君子正人……”

“這樣啊!”趙煦頓時目光露出敬仰的神色來:“那兒一定要和他好好請教治國為政的事情!”

向太后笑了起來:“我兒今日就能見到文潞公了!”

“到時候,可以親自和文潞公請教治國的道理!”

“母后相信,文潞公也一定會欣然和我兒傳授他數十年的為政經驗!”

“那另一位元老又是誰?”趙煦問道。

“這另一位啊,乃是大行皇帝當年的潛邸大臣!”

“就像父皇讓鄧學士當兒的箋計一樣嗎?”趙煦問道。

“是的!”向太后摸著趙煦的頭,柔聲介紹:“如今,母后和太母,將他從河南府召回,乃是要藉助這一位元老對國家事務的瞭解和熟悉,輔佐我兒,治平天下的!”

趙煦於是點頭道:“這就更加需要尊重了!”

“宰相,乃是兒的臂膀,如今這位元老不辭辛苦入京,兒當遣使去慰勞!”

“母后以為呢?”

看著趙煦天真可愛的樣子,向太后無比滿意的說道:“我兒既願遣使慰勞元老,那就去做吧!”

“不過,不可偏袒一人,既然要慰勞,就兩位元老一起慰勞!”

“正好,上次我兒御筆賜司馬公文字,不止司馬公感激不已,就連朝野上下都稱頌我兒,有祖宗遺風,能善待國家重臣!”

“這一次不妨也降下兩道御筆,勉勵兩位元老吧!”

“這樣嗎?”趙煦裝作不懂,問道:“可兒不知道這兩位元老的事蹟,還請母后指點兒當如何勉勵!”

趙煦一說這個,向太后就來了精神了。

她現在已經迷上了指導趙煦處置軍國事務。

於是微笑著道:“好!母后來教!”

今天一萬多字啊!

理直氣壯求追定,求月票~滿地打滾的求。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