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宋現在在世的大臣中,資歷最高的人。這就是活的久的好處啊!
韓魏公、富韓公,先後去世後,他就是唯一的在世的嘉佑宰相,連趙煦也必須給他面子,必須尊重他!趙煦看著這個老臣的模樣,想著他後來居然一直活到紹聖四年才去世,足足活了九十二歲,差點把趙煦這個少主都熬死了!趙煦就不由得羨慕不已。
而在文彥博的右側的老臣,在身高上不如文彥博,精神狀態也只比文彥博好一點。
那就是韓絳了!
趙煦上上輩子沒有見過他。
但聽說過這個老臣——主要是從生母德妃朱氏嘴裡聽說的。
朱氏隨大行皇帝靈駕去往河南府,回來逢人就說韓絳的好話。
然後就被太皇太后罵哭了——你只是一個先帝妃嬪,何德何能,敢受韓絳這樣的元老禮遇?順手,韓絳就被從河南發配去了大名府,韓絳最後也死在了大名府。
心裡面想著這些,殿中的兩位老臣就已經持芴行禮。
都只是微微欠身,拜了兩拜:“老臣彥博,拜見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恭祝聖躬萬福!”
“老臣老朽,難以全禮,望豈恕罪!”
趙煦眉毛跳了跳。
倒是韓絳很守禮法,語氣恭敬的拜道:“提舉西太一宮使、知河南府臣絳,拜見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敬祝聖躬萬福!”
“兩位元老免禮!”帷幕後的兩宮都已經起身,表示不受兩位元老大臣的禮。
只有趙煦依然端坐不動,輕聲吩咐著身旁的馮景:“馮景,快去給兩位元老股肱賜座!賜茶!”
“唯!”
於是,早就準備好的椅子,被搬到了兩位老臣身後。
有內臣小心翼翼的在馮景指揮下,攙扶著兩位元老坐下來,又有人奉來茶湯。
文彥博坐下來後,端起茶盞,先喝了一口,然後拜謝了一聲。
韓絳也跟著拜謝了一聲。
趙煦程式性的說道:“兩位元老,不辭辛苦,從洛陽而來,一路船車勞頓,未及歇息,便直接入宮朝見朕和太皇太后、皇太后,可見實乃國家元老,社稷股肱!”
“不敢!”文彥博持芴低頭:“老臣在洛陽,在來京路上,已聞陛下種種純孝之行,仁聖之舉,國家有此少主,老臣深為祖宗慶賀,只恨不能飛入京師,拜謁陛下……”
“今見陛下,神俊早成,法度已具,果是社稷之主、國家聖君,老臣誠惶誠恐,為天下賀也!”
趙煦聽著,保持著笑容。
但……趙煦可記得,從洛陽到汴京,自從導洛通汴後,大體可以順著洛河直下,最多三五天就可以直抵汴京。
司馬光入京就是這樣。
可文彥博和韓絳,卻在路上磨磨蹭蹭了十幾天,想都不用想,他們大概是一路遊山玩水過來的。
韓絳倒是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持芴道:“陛下繆贊,老臣實不敢當!”
這點小節,趙煦也不計較和在乎,看了看帷幕後的兩宮後,趙煦才接著說道:“父皇奄棄天下,朕以幼衝之歲,甫登大位,實在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唯恐祖宗江山社稷,在朕手中有所損傷……”
“詩云: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又云:嬛嬛在疚,於乎皇考!”
“朕今亦然!”
於是,無論是文彥博,還是韓絳,在趙煦的話後立刻站起身來,恭身持芴而拜:“老臣等雖已老朽,尤願為陛下,盡老臣之忠,效驅策之任!!”
原因很簡單。
因為趙煦引用的詩句,來自於詩經之中,成王在宗廟之中的自述。
換而言之,這是將他們兩個老臣,比喻成了輔佐成王,治平天下的周公、召公。
哪怕是文彥博這樣歷經四朝,早就已經煉得鐵石心腸的人,也是為之動容不已。
韓絳甚至掉出了一滴眼淚。
沒有儒家大臣,逃得了那些打在他們思想深處的鋼印的影響。
趙煦繼續說道:“兩位元老不可多禮!”
“朕今日在福寧殿中,還和母后提起,待兩位元老入京後定要當面與兩位元老請教軍國之事!”
“還請兩位元老,勿有忌諱,凡軍國利弊,國家事務,皆可直抒己見,凡有所益者,朕必從之,便有所失言之處,也絕不怪罪!”
這話,文彥博特別喜歡。
求直言的少年天子?從未有過執政經驗的兩宮?實在是最好表達和描繪他的政治意見的人物了。
就是……
文彥博看了看旁邊的韓絳,覺得這個人實在有些礙眼。
因為韓絳是做實事的大臣。
雖然他經常做錯事。
可幾十年的地方治政經驗,卻是可以輕易戳破他那些編造起來的迷魂湯。
何況,韓絳馬上要拜相了。
他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在兩宮和天子面前,講那些話嗎?
想到這裡,文彥博就決定退一步。
他持芴拜道:“皇帝陛下,垂詢老臣,老臣誠惶誠恐豈敢有所藏私?”
“願乞三日,待老臣仔細斟酌後,獨奏於殿中……”
韓絳卻已經等不了了。
他直接持芴上前,拜道:“老臣蒙太皇太后、皇太后聖旨垂詢,又蒙皇帝陛下親問國家之事,誠惶誠恐,乃有一二迂腐之間,愚鈍之言,願獻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皇帝陛下聖聰之下……”
注:韓維、李常後來都因為同情或者支援免行法、青苗法被逐出朝堂。
ps:他們最初是最反對這兩個法令的,但因為在地方上實踐後覺得其實不錯。
類似的舊黨還有很多。
呂大防、範純仁、範純粹都是這個樣子。
只是,他們自己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然後又說要剎車。
新來的人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