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留過學

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

回到大內,趙煦立刻就被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帶到了保慈宮的寢殿。

“六哥是怎知道衙前役的事情的?”向太后待趙煦坐下來後,就拉著他的手問道。

太皇太后也看了過來。

趙煦早有準備,他微笑著道:“兒只是將父皇曾經的教誨全部記下來了而已!”

然後他就‘興奮’的看著向太后:“母后,兒今天在兩位元老面前表現如何?”

向太后頓時就看著太皇太后,道:“娘娘,我說了吧,這定是大行皇帝的囑託,您還不信!”

太皇太后頓時籲出一口氣。

她和向太后別的不擔心,擔心的就是有人在私底下教壞了官家!若是那樣,不僅僅危險,而且還是對她和向太后的直接挑釁!官家,是她的孫子,向太后的兒子。

除了她們兩個,其他任何人,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和官家講朝政、國事。

無論他們本意如何,都是藐視兩宮,包藏禍心。

如今,看著官家的模樣和神色。

太皇太后終於放心。

小官家才八歲,素來純孝、純良,不會騙人。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太皇太后還是問道:“六哥怎記得這麼清楚?”

趙煦睜著一雙孩子特有的清澈眼睛,滿臉認真的道:“此乃聖人教誨也!”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趙煦認認真真的背起了孝經。

然後說道:“所以,父皇叮囑之事,我不敢忘一字也!”

“早晚晨昏,皆在心中默唸一遍……”

嘶……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這孩子居然是這樣的嗎?

趙煦卻繼續說道:“父皇升暇後,太母和母后的叮囑、教誨,兒同樣不敢或忘依舊熟記於心……”

說著,趙煦就認真的各背了一個,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曾對他的教誨和叮囑之事。

兩宮聽完,深感欣慰,內心再無疑問。

尤其是向太后,立刻抱住了趙煦:“好孩子!真是母后的好孩子!”

有此佳兒,更復何求?太皇太后也無比滿意,看著趙煦的神色,充滿了讚賞。

她覺得,再也不擔心自己百年後,高家富貴沒有保證了。

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孫子。

高氏不說與國同休吧,起碼,再富貴一百年沒有問題!

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孫子,她百年後也必可得青史稱頌!大宋的太任!比起那天司馬光在她面前稱頌她是女中堯舜。

現在的太皇太后更喜歡當大宋太任!太任撫育文王教導武王,青史之上,歷代帝后無出其右者。

想到這裡,這位太皇太后就變得無比慈祥,於是她柔聲問著:“大行皇帝,果要拜太師為平章軍國重事?”

趙煦點點頭,說道:“是的,太母,父皇叮囑兒言:進拜太師為平章軍國重事,乃是為保大宋社稷長治久安之策……”

“亦是祖宗之法,大小相制也!”

“兒不懂,只能牢記於心!”

“太母、母后……”趙煦用著天真的語氣問道:“為何拜太師為平章軍國重事,就可保社稷長治久安?”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對視了一眼。

兩人都想起了些什麼。

文彥博文潞公,平章軍國重事?文潞公已經八十歲了,早就致仕了!大行皇帝卻叮囑六哥,要在他入朝後,將他留在朝堂,還要進拜‘平章軍國重事’。

這個官職,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大行皇帝的謀略和設定。

因為大宋過去的宰相,官方稱呼是:中書門下平章事。

現在,進拜文潞公為平章軍國重事,就是要將其地位抬到宰相之上。

可文潞公已經八十歲了。

八十歲的四朝元老,身體再健康,也絕對不可能再承擔任何政務。

身體上不可能,精神上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大小相制……”兩宮在這個時候,都明白了什麼。

抬高文彥博的地位,恐怕,是為了制衡和約束……

司馬光、呂公著!

雖然兩宮沒有說話,但都從對方眼睛中讀出了這兩個名字。

為何?

因為,司馬光、呂公著,是大行皇帝點名的少主師保。

必然入朝為宰執,輔佐少主執政。

可這兩個人萬一胡鬧,甚至做出些憑持威靈,竊弄權柄的事情怎麼辦?文彥博的作用就在這裡了。

四朝元老坐鎮,就是制衡他們的。

不獨如此!

文彥博不僅僅可以制衡、壓制司馬光、呂公著,同樣可以壓制、制衡如今朝中新黨大臣。

這樣一想,兩宮的思路就完全被開啟了。

也都察覺到了大行皇帝這一手安排的微妙之處。

往後,只要有什麼事情,兩宮覺得棘手了,不好處置了,或者朝堂上的宰執做事有了問題,兩宮不好直接斥責了。

好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