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大明,京城。
皇帝失蹤的訊息,還是傳到了大內,驚動了內閣。
太后在仁壽宮見到了內閣諸臣。
“訊息準確嗎?”
“回太后,錦衣衛和東廠,六扇門幾次確認無誤。”
“放肆,肅王他想幹什麼?”太后拍案而起,怒喝道:“挾持皇帝,想要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內閣首輔楊延和和李東陽等人無奈嘆氣。
以他們對朱縉振和肅王府的瞭解,對方要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還真不是做不到。
太后見內閣眾臣不語,只能暫熄怒火:“皇帝被挾持,諸位愛卿有何對策?”
內閣大臣劉健,躬身回道:“太后息怒,得知陛下遭遇後,內閣連同兵部及五軍都督府,宣調大同,宣府,延綏,山西等四邊兵鎮整備兵馬,隨時可以起兵勤王。”
“此事雖事出從急,但終歸是僭越,請太后責罰。”
此言一出,太后尚不如何。
內閣諸臣都變了臉色,一副驚詫的表情。
楊延和與李東陽更是相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中的異樣。
內閣和兵部連同五軍都督府突然調兵,究竟是為了什麼,沒有比他們更清楚不過的了。結果到了劉健的嘴裡竟變成了事急從權,為了皇帝而調兵的。
文淵閣大學士玉鏊不禁讚歎,“能在劉瑾被誅後,迅速復官,被重新啟用並歸復內閣,這劉健果真有才思敏捷,一口好口才啊。”
太后眼裡閃過一抹異色,內閣和文官是什麼貨色,她多少了解。
否則朱厚照也不會建立豹房,極力收攏兵權要以制衡文官,當年請奏她要逼迫皇帝聽話的嘴臉,她現在也記憶猶新。
不過,這件事上,劉健既已提出,還刻意點出‘事出從急’,就算知道有貓膩,看著這滿堂的內閣眾臣,太后也只能當做沒看到。
只是心中還是腹誹了一句:“反正是皇帝該去頭疼的問題,吾只需要皇帝能夠回來就行。”
念至此處,太后也露出的笑容:“事急從權,愛卿也是為了皇帝著想,何以言罪?起來吧!”
“謝太后。”劉健果斷直起腰。
內閣諸臣更是各個眼眸閃爍,對太后和皇帝有了一個更清晰的感受。
“吾雖在後宮,不知朝政,卻也多少知曉肅王之事。其人武功卓絕,有第一劍仙之稱,更手握天策、蒼雲和陝西十二衛數十萬大軍。”
“若是冒然動兵,皇帝的安危……”
劉健聞言,趕緊再次躬身回道:“太后放心,此次調動四邊兵馬,只為威懾,不為干戈。至於肅王……”
“他是陸地劍仙,非一般高手可比。”
“微臣一時間也無對策。”
說著,劉健便躬身退至後方,將主場留給另外一人。
“那該如何是好?”太后一副擔憂的神色。
內閣閣老焦芳站了出來,躬身作揖,道:“回太后,肅王實力雖深不可測,臣倒是有一法子,或許能對付,將陛下迎回,只是恐難堵天下悠悠之口。”
太后聞言,順從的問道:“皇帝關係社稷安危,大明穩固,區區流言蜚語,豈能與皇帝安危相比,愛卿只管說。”“外援!”焦芳沉聲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