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他在和總參謀部制定美洲攻略時,是打算把新西班牙、秘魯兩個總督區都佔了的,基本上涵蓋了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和大部分中美洲。
這個計劃剛開始執行的時候挺順利,可在遠征軍真把秘魯總督區打下來之後才發現,計劃有點趕不上變化了!
在制定計劃時,有一個引數非常重要,那就是人口。雖然總參謀部盯了十多年,採用了各種手段,卻沒有搞清楚兩大總督區到底有多少人口,連大概數量也不清楚。
這還真不能怪總參謀部不作為,因為西班牙人從來也沒搞過人口普查,就算總參謀部有本事策反西班牙總督,仍舊不知道兩大總督區有多少人口。
人口關係到佔領後的發展大計,如果連個大概數字都沒有,該按照什麼標準制定計劃呢?這時候洪濤耍了個小聰明,從腦海裡使勁兒回憶出後世關於美洲大陸原住民的資料,硬說成是透過特殊渠道獲得的。
皇帝當然有特殊渠道,總參謀部沒敢深究並信以為真,愣是按照3000多萬的數量來推算西部地區的人口,結果是相當的樂觀。人口越多,佔領後的發展速度越快,需要本土提供的幫扶也就越少。
誰承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貫正確的皇帝竟然錯了。當杜文煥和賽特爾攻佔了秘魯總督區的大城市之後,很快就從當地教會和政府儲存的檔案中找到了稅收的資料。
西班牙人是沒做過人口普查,可他們對收稅還是非常認真的,每一筆每一項都記得清清楚楚,且保管的很細緻,基本上沒有遺漏。
稅收資料和人口有關係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光有關係,而且是非常直接的關係。西班牙總督為了增加殖民地的稅收那真是想盡了辦法,搜腸刮肚用盡了手段,儘可能不漏掉每一戶人。
所以至少在秘魯總督區內,西班牙人已經不知不覺的把人口普查給做了,且一做就是上百年,兢兢業業片刻沒有鬆懈過。
然後問題就來了,按照西班牙人在秘魯總督區的稅收資料計算,1638年的納稅人口有100萬多點,其中原住民80萬,混血、奴隸和歐洲移民總共佔了20多萬。
但納稅人口是成年男子,通常是每戶的戶主。想知道實際人口數量需要再乘個係數,也就是每戶的人口數量。
那秘魯總督區每一戶有幾口人呢?這玩意沒有死規定,多生幾個孩子家裡人口就多,少生幾個孩子家裡人口就少,不存在固定數量。
但在統計學裡有平均值的概念,按照這個年代的平均值計算,每戶大約在4-5口人左右,所以秘魯總督區的人口總數大約在500萬上下。
當然了,這個數字是推算出來的,與實際值肯定有些差距,但大範圍不會太離譜,可以做為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據。
3000萬和500萬足足相差了六倍,相應的,戰後向美洲佔領區輸送的移民數量也得翻很多倍。不管總參謀部制定的計劃冗餘度有多大,也沒法相容這麼大的誤差,所以之前的計劃必須要修改,還得大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