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保住了皇宮,皇帝還不滿足,他老人家也想讓百姓們一起享福,於是下旨在重要建築物上必須安裝避雷系統。其中軍工企業是重中之重,不光要安,還得按照標準安,尺寸差一點都不成。
兵部的倉庫,還是給兵工廠儲備槍械彈藥用的,再怎麼疏忽也不可能少了避雷系統。而且陝西也不是雷雨多發地區,避雷系統在呂宋、峴港那邊都用得安然無恙,怎麼可能在金縣馬失前蹄呢?
對於一切不合邏輯的事情,張王趙習慣性的要往人禍方面琢磨。於是他開始在兵工廠內走訪,並要求賈鎰徽把歷年賬目交出來查驗。
這下除了賈鎰徽心驚肉跳,兵部和工業部的官員也煩了。他們可真沒打算像張王趙一般往死裡查,或者說他們根本沒這個意識,只想按部就班把工作做完趕緊回京覆命。
結果一個人鬥不過一群人,光張王趙使勁兒沒用,周圍就沒一個配合的,再加上有期限管著,最終也沒查明白,只得悻悻然返程。
可賈鎰徽並不這麼想,在他心目中這位來自總參謀部的年輕軍官好像已經起了疑心,回京之後肯定還會追查。不管金縣兵工廠這些年做得多隱秘,只要讓總參謀的人往死裡查就沒個查不出來的。
如今只能再鋌而走險一次了,來個你死我活,把這幾個人全弄死,堅決不能讓他們回到京城去!
辦法嘛,也不難。找人在必經之路的險要地段把軌道弄鬆,造成車禍也就是了。這種地形有很多,能辦這個事兒的人也很多,一點不比炸庫房難。
至於說風險,都到這時候了再考慮那些已經失去了意義。自打幹上這種買賣那刻起身家性命就都豁出去了,即便一條人命也不傷,按照大明律,事發之後仍舊是一個字,死!連苦役都沒得做,十惡不赦也。
計劃進行的很順利,軌道馬車如期翻進了山溝子,五名乘客和兩名車伕無一生還。事後經過調查,各方都認為是軌道出現了問題,算意外事故,牽扯不到賈家一絲一毫。
在把危機解決之後,賈鎰徽本想著不再鋌而走險,逐步把走私軍械的買賣停了。兵工廠仍舊按部就班,商會這些年和南洋不少商人搭上了關係,就算不做偏門生意也能生存下去。
可樹欲靜而風不止,剛消停了一個多月,賈榮突然來報。說是聽兵部和工業部的熟人透露,有關金縣兵工廠的調查又將重啟。而且這次的規格更高,直接由侍郎帶隊,最晚臘月初就將出京。
眼看就要到年底了,賈鎰徽正好在京城張羅著年貨,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立馬懵了,天旋地轉差點沒暈過去,滿腦子都是錦衣衛抄家和自己被押送法場的情景。
完了,事情敗露了!如若不然,朝廷為何要派高官親自帶隊重新展開調查?好在賈榮辦事比較給力,隔天又帶來了新訊息,兵部和工業部之所以第二次派人遠赴蘭州調查,好像和倉庫重建費用有關,並不是對爆炸案起疑。
這算個好訊息,但還不足以徹底消除隱患。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只要調查重啟,就有可能把之前的陳芝麻爛穀子一起翻出來,所以得趕緊想辦法阻止。
但想阻止兵部和工業部的調查,真不是某個人能說了算的。賈鎰徽倒是想出一個辦法,不過光自己這邊著急還不夠,必須得和商會里的幾位東家透個風,也讓他們知道目前的局面有多危險,順便把軍械走私買賣先停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