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做什麼菜,不需要蕭然操心,張二丫知道。這種忙碌的感覺,讓張二丫覺得很踏實。
日子有奔頭,能感覺到越來越好了。
蕭然幾人忙的時候三娘不會打擾,帶著狗子和貓在另一邊玩。
現在三娘覺得家裡很熱鬧。
因為有雞鴨鵝,還有牛這些在。
最喜歡的動物,自然是小黑和貓咪。
次日,張家林還是和往常一樣,準時到張二丫家等著。
蕭然把準備好的栗子搬到牛車上,“六郎,回來的時候幫忙買點胡餅帶回來。”
“小郎君,要大的還是小的?”張家林問道。
“還不一樣大嗎?”蕭然反問。
“大的兩文一個,小的一文一個啊!”
蕭然反應過來了,之前吃的一文錢一個,原來是小的。
“買一百個小的,再來幾個大的,我看看。”蕭然把錢數給張家林。
“好,我記住了!”
“嗯,路上慢點!”
張二丫張錦禾也不知道蕭然為什麼買胡餅,以為是自己吃。
其實蕭然是給幹活的人。
不能把工錢抬的太高,那就給點其他東西吧!隨著天慢慢亮起,王慎還有其他人也陸陸續續過來了。
都帶著鋤頭鏟子這些工具。
王慎是官員,本身說話就好使,他負責最合適。
不用擔心出現使喚不動人的尷尬境地。
王慎還趕著牛車來的,因為東西太多,自己拿不來。
很多人蕭然都沒見過,但是這個不影響,他們都知道蕭然。
“賢侄!過去吧!”王慎喊了一聲。
“好!”蕭然把設計圖給王慎,這個只是大概,不詳細。
還得仔細說說具體情況。
一群人朝著水潭邊走。
張二丫張錦禾兩個人也跟著過去,想看看情況。
在路上王慎也和其他人說了一下,這一次是他負責,希望鄉親們給點面子配合一下,早些把蕭然的房子修建好。
算是先打個招呼,不好好幹,偷奸耍滑的肯定不能要。
這裡有山洞栲栳村很多人是知道的。
看到被蕭然堵了其他人也不意外。
蕭然把自己的想法和王慎說了一下,王慎拿出測量工具來,開始指揮挖地基這些。
最便宜的肯定是夯土牆,建茅草屋,但是蕭然想好一點。
自己好歹也是有爵位的人。
不想以後雨季漏水啥的。
至於水泥只是修建炕的時候用,其他地方不需要。
這玩意其實有點麻煩,買不到,需要自己手搓。
王慎測量工具這些很齊全,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專業。
這個錢花的很值。
蕭然數了一下,來了二十個人,村裡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家庭來人了。
有幾個年紀不大,比張大郎還小。
家裡其他大人走不開,又不好意思不來。
還有就是蕭然給的確實也可以,待遇這些沒的說。
張二丫找了兩個嬸子來幫忙做飯,按照一人15文算,一天工錢需要330文,加上王慎的30,就是360文。
後面還得去找些牛車去附近搬運石頭。
石匠木匠待遇肯定是不止15文的,後面投入更高。
蕭然是栲栳村的人,所以去附近找石頭,不用花錢。
但是木材需要買,而且還不少。
張錦禾和張二丫沒有待多久就回去了,第一天張錦禾不放心,幫忙跟著準備飯菜。
屬於能下地幹活,也能進廚房的全能型人才。
早食一般是在辰時,也就是早上7-9點這段時間。
張錦禾幾人準備的很快,主要就是粟米飯,其他的配菜也就是順手的事情。
粟米搭配鹹菜,葵菜這些,能選擇的東西其實很少。
張錦禾推著鹿車,兩個嬸嬸在旁邊扶著,張二丫用扁擔挑著碗筷這些。
看到送來蕭然跑過去幫忙,靠近就嗅到粟米的味道了。
王慎看到喊了一聲,“都停下歇歇,吃飯了!”
鹿車在水潭旁邊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停下,其他人過來領取碗筷。
這個時代大部分普通百姓‘煮粟為粥,雜以葵菜’。
煮粥是主流方式,既節省糧食又便於操作,葵菜作為‘百菜之主’,與粟米同煮可在糧食不足時充飢。
這種飲食結構並非出於口味選擇,而是小農經濟下‘生存優先’的無奈之舉。
粟米可以蒸飯,但是比較奢侈。
家裡條件好的才吃粟米飯,很多人家裡根本就沒有蒸籠這些,張二丫家裡也是。
這些天一直是煮的粟米,就是稀一點和稠一點的區別。
這一次送來的也是煮的,但是沒有放葵菜,也比較稠。
不少人看到,還是很滿意的。
幹這種力氣活,沒有人願意喝稀粥。
一人一碗,夾點醃菜鹹蘿蔔,在旁邊找到地方坐下就開吃。
王慎看著碗裡的東西,笑了笑,心裡喃喃自語:‘賢侄也是實在人,挺稠啊!’
蕭然和三娘也端著碗坐在草地上。
王慎看了看蕭然的,“賢侄,就吃這麼點?”
蕭然的身材比較高大,感覺飯量應該很大才是。
來大唐都瘦了好幾斤了。
“世伯,我不餓,也沒有出大力。”蕭然扒了一口粟米飯,這幾天適應了不少。
王慎湊近蕭然幾分。
“之前免賦稅的事情,都念小郎君的好,幹活都挺賣力的。”王慎自然看得出來。
“我一年也會接幾次這種活,這樣賣力的還是第一次遇到呢!”
“賢侄,也是不吝嗇。”
“村裡鄉親出大力,我自然也不能寒了他們的心。”蕭然沒有盛多少,就小半碗,發現還是吃不完。
“賢侄講究!”
蕭然看了看距離自己最近的張大郎,“大郎,我吃不完,幫我吃點。”
在這裡浪費一口糧食,蕭然都有負罪感。
“好!”張大郎倒是不含糊。
蕭然沒有吃幾口,把沒有吃的一邊倒給張大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