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到大唐,物資每日重新整理!

第18章 小公主吃麵包!

“賢侄在附近,栲栳村收成如何?”李世民閒聊起來。“挺好的,豐收之年!”

“我看秋收也差不多結束了,也快繳納義倉稅了!”

聽到義倉,蕭然喃喃自語,知道這個是唐初貞觀年間設定的,“義倉.”

“賢侄覺得朝廷這個措施如何?”李世民心裡頗為自得,想聽聽蕭然的誇讚。

“朝廷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時間長了難免會變了味。”

蕭然這樣說是因為知道,唐中期以後,均田制瓦解,富戶隱瞞土地,貧農反而承擔更多糧賦,義倉逐漸成為苛政。

義倉由地方官府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導致糧食被貪汙、挪用現象頻發。

唐後期官員常將義倉糧用於填補財政虧空,或中飽私囊,災年時倉中無糧可發。

糧食儲存技術有限,長期儲備易導致黴變、損耗,加上管理不善,義倉實際賑災效果大打折扣。

後面完全變了味道,不但沒有幫百姓分擔災害之年的風險,還成了負擔。

李世民皺起眉頭,看向蕭然,“賢侄是覺得義倉不好?”

“挺好的,至少現在挺好的,以後可就不知道了。”

李世民自然聽出蕭然話裡有話。

從諫如流的李世民,現在有點納諫上癮,這種唱反調,不恭維的,李世民更感興趣了。

“看來賢侄是看到義倉的不足之處,說來聽聽。”

蕭然搖搖頭,“妄議朝廷政策不妥.”

李世民欲言又止,不好開口。

“哈哈哈!”旁邊的程咬金接過話,“賢侄這就多慮了,當今陛下從諫如流,心懷天下,只要不是惡意詆譭就無妨,這裡沒有其他人,說說也沒事的。”

李世民想看看蕭然有什麼看法,蕭然也想讓幾人知道,自己不是什麼都不懂,也是有點東西的。

蕭然這才說道:“陛下和朝廷以儲糧備荒為初心自然是好的。”

李世民點點頭,示意蕭然繼續。

“義倉之要,首在‘徵納有度',若按田畝定額徵收,看似公允,其實不然。”

“富戶可隱田逃賦,貧農反承重擔,終成'餓殍遍野而倉廩滿盈'。”

“倉糧歸官易生貪墨,若無鐵律監守,恐成官吏私囊。”

“災年放糧若循官場流程,必致'文書未到而百姓已斃'。”

李世民頗為讚賞,蕭然不是無的放矢。

蕭然指了指不遠處的山坡上,三娘在地裡拾粟穗,“世伯,那個小娘子是栲栳村的,每日很早就拿著栲栳拾粟穗,若義倉徵糧奪其口中粟,初心便成利刃。”

“她不懶惰,相反很勤奮,可是她連鞋子都沒有,整日赤腳在田間地頭。”

李世民若有所思,其實這件事也很為難。

要是自願繳納糧食,肯定沒有幾個人願意繳納,大部分人都吃不飽。

不是人性問題,而是很現實很殘酷的問題。

強制徵收,就會把困難戶,逼入絕境。

“賢侄說的很對,確實還有很多問題。”李世民對蕭然也算是刮目相看了。

如果是官員說這些,李世民覺得很正常,官員應該看到這些問題。

可蕭然不是,卻能知道這些,就比較難得了。

蕭然看了看時間,起身走到兩個小公主面前,“小娘子!”

“嘻嘻~小囊君~”

兩個小公主確實挺像的,都很可愛。

蕭然給三個公主拿了個麵包。

“軟軟噠~這個也好七~”小公主捏了捏。

李麗質輕輕咬了一點,很想問問為什麼蕭然的食物都如此特別,都是大唐沒有的。

哪怕是皇宮裡面也做不出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