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第103章 航海之志在天下,海港建成訊號塔

這個什麼訊號居然能傳那麼遠?

難道是什麼強力的狼煙?

【無線訊號的收發在一開始僅僅用於政治和軍事用途。主要是中祖用來聯絡重要的職能官署的。】

【例如潯洲海港,透過無線電匯報今日海面情況。如果有突發的風暴,或者海匪海寇,就要立刻傳送訊號給對應的官署。】

【風暴來襲,屬於天災。潯洲設有天災應急管理司,收到無線電訊號之後,就會根據提前制定的方案,安排避險和躲災。】

【這套系統至今還在使用。已經挽救了許多人的幸福家庭。】

【有一年潯洲面臨突然的海上風暴,掀起的大浪遮天,有百米之高。】

【大浪之下,潯洲百姓都躲在安全的避難所。大浪之後,雖有水災,仍能有條不紊,待排出積水後,迅速恢復生活。】

【如果不是預警機制,大浪襲來就會捲走無數人。更不用說房屋倒塌和財產損失了。】

【天災應急管理司的職責不止是海浪,還包括天氣預測、節氣播報、水量預估。】

【有了這些,田間農事就再也不會耽誤了時節了。】

【如果預測一年為旱年,祁王還會下撥補助,調配農田用水,防止糧食乾旱。】

要不是朱高熾在場,朱棣肯定又要蹦起來了。

但是他得端著。

這個老四,這套什麼天災應急管理司,是好事啊!

雖然大明也有類似的機構,但已經接近於擺設了。

對天家固然還有些用處,對百姓卻是隻有制定個年曆的用途了。

“老大,咱們治下,發生過天災多少次了?”

朱棣的問題朱高熾心驚啊。

“大小天災不等,未曾統一計算。我大明幅員遼闊……”

“行了行了,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朱棣不想聽朱高熾廢話。

他心裡明白,有些災情是地方上瞞著不報。有些災情是層層級級報了又報。

奏章呈上來,必然要在路上花費些時日。

等奏章到了京城,災情的情況又不一樣了。

有的地方蝗災,兩三日便吃淨了地裡的糧食。

可是兩三日,奏章還沒能到他的書案上。

再派官員去治蝗?

比亡羊補牢還要晚。

年年都在說治蝗,可是蝗災該來的還是會來。

百姓沒了口糧,官府沒了稅收。

朝廷的日子都會難過起來。

倒不如老四這般,人人各司其職,人人都能過安心日子。

“不知道這個叫無線訊號的,需要幾日時間才能從潯洲送到京城啊。”

朱棣隨口的感慨,朱高熾便是心驚。

從天幕中的演示來看,瞭望塔發現海上風暴,已經是臨近潯洲了。

到風暴席捲潯洲,左右不過一個時辰。

這一個時辰的時間不僅能訊息通達,更能民眾統一躲災。如若這力量用在軍政戰事,那可是了不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